明報新聞網海外版-明報加西版(溫哥華) - Ming Pao Canada Vancouver Chinese Newspaper
[ 前往新版面 ]
 
 
圖片
陳巧真指家庭影響自己最大,亦是她最想了解的事情,於是作品中常以家庭為題,例如她曾以無家者為題,參與大型攝影展覽《300家》。(陳淑安攝)
放大
 
《32+4》為陳巧真第二部紀錄片作品,影片探討家庭和父母的關係,其攝影和剪接風格獨特,獲得多個影展評審的讚賞,影片將於6月28日下午2時45分在香港藝術中心agnos b.電影院放映。(相片由受訪者提供)
放大
 

其他新聞
遊文樂字﹕桃花源是怎麼煉成的
生活文學﹕盛惠六個半,請先生惠存
潮看中化﹕劉翔退役 為何牽動全國?
文化解碼˙奧運:國際政治角力場
文學地圖﹕穿梭新舊旺角
[顯示全部題目]

[昔日明報]

 
港聞
 封面人物﹕正視過去 何必執著?

【明報專訊】陳巧真自小與家人分隔兩地,對父母的概念很模糊,12歲來港團聚後,才真正認識父母,現實的落差令她感到異常寂寞。後來父母離異,母親另覓伴侶(陳巧真稱為叔叔),但卻棲身於同一座大廈,一個住在32樓,一個住在4樓。對父母離異的原由,陳巧真頗為避忌,過去只透過日記來表達對家庭的感受,但「人漸長大,發覺事件對自己影響很大,需要正視這段家庭歷史」,於是大學畢業那年拿起攝錄機,訪問家人,嘗試尋找家庭撕裂的答案。

勾起母親傷痛 反思關係

挖掘這段過去難免勾起傷痛,反應最強烈的是她的母親,陳巧真曾多番質問自己:「你跟這個人並非沒有感情,你為什麼要這樣做呢?你為了完成短片,是不是要那麼自私?」幾度停機,又幾度復拍,陳巧真不斷質疑自己的動機,甚至不知道如何拍下去。她理解母親在攝影機前焦躁不安的表現,「如果你強迫一個人面對她完全不願意面對的過去,我相信每個人都有那種不安。但如果我放下攝影機,不追問她那麼多事情,其實我們平時關係並不那麼惡劣」。獲獎至今,母親仍未看過短片,陳巧真表示:「我很想給她看,因為我希望她能理解我先前這樣做的原因。」同樣被拍,父親的反應卻截然不同,「他當時理解我的拍攝行為,他是一個寂寞的老人,拍攝前我們頗疏離,但拍攝時我可以經常陪伴在側,他感到很高興」。

劃分章節反映疏離

拍攝後面對一堆記錄家庭的片段,她顯得無力,「有些片段連我自己也不敢看,而當我發現自己無法梳理整件事時,就想到像日記劃分章節一樣,呈現自己的狀態。」於是,她將《32+4》的內容分為六節,分別為「我」、「爸爸」、「媽媽」等。由「我」出發,因為短片源自她內心的一個問題。家人獨立存在於每一節,是她無法把家人放進同一片段,亦反映了家人之間的疏離,「閱讀到每一個人的狀態,我感受到的是什麼」。

「《32+4》講述的是我與家庭的歷史,但其實它反映了我是一個怎樣的人。」陳巧真在完成拍攝後,赫然發現片段承載了很多不自覺的意識,「比如媽媽那場,為什麼我會繼續拿蚅廒v機拍攝,不斷地追問她,很久才關機呢?我不斷問自己很多問題,然後發覺原來自己是這樣看家人的」。她捧蚅廒v機隨父親回鄉,橫過川流不息的馬路走向父親的一幕,鏡頭具體地表達了父女溝通的困難與障礙,「我(在馬路上)望住父親的背影,想到他跟這條道路、這個環境一樣,都是很遙遠、很陌生」。父母以外,多年前「叔叔」突然闖進了她的家庭,她對「叔叔」始終心存恐懼,時刻保持距離,從一張張模糊與失焦的菲林照片便可以知道,「我按快門時很怕他知道,我很怕這件事干擾他,令到我們之間的矛盾更尖銳,所有的晃動都是我經過(叔叔身旁)時快速按下快門而造成,那種模糊與失焦是我當下情緒的表現」。

 
 
今日相關新聞
封面人物﹕陳巧真 短片追尋家庭撕裂
封面人物﹕正視過去 何必執著?
無法溝通 字幕取代旁白
[顯示全部題目]



引用明報

引用明報(加拿大)內容收費準則:(包括:報章,各類附刊,數碼及任何名下之內容)

文字:每100字(含標點符號) 30元
特別內容如獨家新聞,名家約稿等另按情況收費

圖片:每張50元
獨家,合成圖片,圖樣設計另議。

凡未於收費表列明之項目而屬明報(加拿大)內容者,引用者請先行查詢收費。

舉報剽竊內容獎勵辦法:

凡舉報可能剽竊明報(加拿大)內容者,若有關舉報能成功令明報(加拿大)追討有關費用,在扣除追討費用後,舉報者可獲有關金額的15%作為酬勞。

 
廣告 advertisement
 
 
廣告 advertisement
 
 
 
 
 
主頁 ,  聘請 , 招租 ,
商業招租  ,  出讓  ,  補習  , 
招生  ,  各類服務  ,  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