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4月「欄王」劉翔在微博宣布退役,當中有這樣一句:「為什麼我辜負了全國人民的期待?」一個茞援騥W越自己的運動員,為何要背負全國期待的重壓?這與中國的歷史文化脈絡息息相關。 不難理解,在傳統「天下興亡,匹夫有責」教化下,運動員代表國家出賽,總有很強的榮辱感。而當今中國更有一個支撐這種想法的「舉國體制」:從體育學校、省隊、國家隊等一層層嚴密選出精英,為國家爭取成績,由國家供給生活所需並嚴格管理。在這種體制下,這些精英既要「飲水思源」報效祖國,也要擔起沉重的全國期望,因而劉翔在奧運傷出便被大量國民視為罪人,而其退役宣言也用上「辜負」字眼,把國民期待視為理所當然。 舉國體制 承襲精英文化 有趣的是,不少人把舉國體制下的奧運摘金比擬科舉。固然古代學子與現代運動員共通之處頗多,例如長年刻苦生活、殘酷的層層淘汰、一夜成名的榮耀、衣錦還鄉的結局,甚或因別無所長而陷就業困難的窘境(魯迅《孔乙己》正顯示落第者別無長處的潦倒),這是由於兩種體制都是精英制度,資源集中於少數勝利者身上。 事實上,中國自古一直採用以貴族和士人主導的精英統治體系,而從金牌選手如古代狀元受萬般景仰可見,舉國體制可說是古來精英文化的延續。但正因資源集中在少數人身上,上層往往與下層脫u,以至古代重視讀書,百姓識字率卻偏低;現在中國是「獎牌大國」,全民運動卻未成氣候。 活躍歐美賽場 成國家英雄 而劉翔之所以引來全國關注,在於他不單是狀元,更是國家英雄。嚴格來說,近10年稱得上中國體壇巨星的只有姚明、劉翔與李娜3人,他們之所以成為廣告寵兒甚至國家英雄,並不單在賽績——姚明未帶領過國家籃球隊在世界賽奪獎,李娜未上過網壇世界第一 ——而在他們活躍於高度商業化、歐美壟斷的運動項目,為中國爭一口氣,這與羽毛球的林丹等活躍於中國壟斷的項目情G不同。劉翔2004年奧運的奪金感言正反映這種情緒:「誰說黃皮膚的人不能跑在黑皮膚的前面,我就是要證明給他們看。」這既與中國近代以來受盡屈辱的民族自信有關,也是中國宣揚自家制度不遜先進國家的面子工程。 但面子工程也有崩潰時——當李娜脫離舉國體制,賽績卻更上一層樓時,便引發大量國民爭論她是否愛國。這也是中國人典型的成王敗寇想法:若運動員拿不到冠軍,還有人關心他與國家隊的恩怨嗎? 文:葉雨舟 圖:資料圖片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