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新聞網海外版-加西版(溫哥華) - Canada Vancouver Chinese Newspaper
 
 
圖片
教育學院幼兒教育學系副教授鄭佩華表示,大圖書把簡單文字聯繫視覺影像,利幼童學習。(盧翊銘攝)
放大
 

其他新聞
赤口23.8℃ 15年最暖
馬年賀歲馬 丁財10年次高
海洋公園迫爆 金鐘停售票3小時
助購廉馬贏大錢 買手:眼神見鬥心
馬智商如3歲童 站着睡因膽小
[顯示全部題目]

[昔日明報]

 
港聞
 學者﹕坐定定做練習 礙均衡發展

【明報專訊】有幼兒教育學者指出,幼童應透過日常生活學習,而非操練練習,強調戶外及群體活動對成長十分重要,讓幼童有機會學習與其他小朋友溝通,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情感,倘側重「坐定定做練習簿」,便無法均衡發展。

教育學院幼兒教育學系副教授鄭佩華指出,不少幼童以拳頭握筆,因手未有足夠力量執筆,倘過早逼子女寫字,或令手指小肌肉發展不良。她續稱﹕「咁細個做練習已不適宜,即使程度合適,透過日常生活的學習經歷,總較formal(正規)練習好。」

有研究指過度催谷反致落後

其實幼童不必只透過寫完整句字表達思想,鄭稱,師長可為孩子提供一張大白紙,不設任何規限,讓孩子寫和畫,例如想表達「I like to go to the park」時,「畫『I』字,加個心形代表鍾意,再畫一些公園的設施」便可。

鄭又稱,外國有研究發現,於約6歲前過度催谷幼童,或令他們到11歲左右時發展落後於同齡兒童,因為過分嚴格的學習模式,會令幼童學習趨向被動,「每次都是家長要求他(幼童)寫便寫,影響幼童思維模式,削弱創意及學習動機」。

對於家長為子女購買大量書籍,她認為,書非愈買得多愈好,建議家長多帶子女去圖書館,讓幼童於幼兒書籍的區域流連,在旁觀察他們喜歡哪類書,「小朋友各有喜好,例如有小朋友喜愛鐘樓駝俠,有小朋友覺得很醜怪,父母不用代他們選,應由小朋友自己選擇」。

 
 
今日相關新聞
幼兒補充練習深如小四
學者﹕坐定定做練習 礙均衡發展
教局認錯 刪「粵語非法定語言」文章
[顯示全部題目]

 
廣告 advertisement
 
 
廣告 advertisement
 

 
2017地產展望 2017理財特刊1&2 健康生活181
 
 
 
主頁 ,  聘請 , 招租 ,
商業招租  ,  出讓  ,  補習  , 
招生  ,  各類服務  ,  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