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港大校長候選人馬斐森昨與教職員代表會面,據有份參與會議的人透露,會上教育學院副院長羅陸慧英、民意研究計劃總監鍾庭耀、教育學院講座教授程介明,以及新聞及傳播研究中心總監陳婉瑩教授等4名資深港大教員,先後向校長唯一候選人馬斐森提問,內容觸及他來香港當校長的價值和願景。馬的表達相當流利,但內容較空泛,被問到他將帶領港大前往何方時,馬說港大需要重拾信心,盡快走出「8.18事件」的陰影。
被問特殊能力 稱誠實有勇氣
羅陸慧英問馬斐森為何想來香港做港大校長,馬說他喜歡挑戰,沒有挑戰的工作不會做,而港大校長是一份富挑戰的工作。羅續問他想把港大帶往何方,他說港大需要重拾信心,盡快走出「8.18事件」的陰影,未來會有許多難題,但他有信心可克服。有與會者跟荌搯芋A有何特殊能力可幫助港大前行,馬說他有勇氣和誠實(courage and honesty)。
鍾庭耀問馬斐森對香港社會有何承擔,鍾說當年他也問過徐立之這問題,徐的答案很短,但徐一直信守答案。馬說他每年都去烏干達兩至三次,每次逗留時間不短,為當地社會服務,他曾向任職的大學高層表示,若大學不讓他去烏干達服務,他寧願辭職,由此可見他有社會承擔。
問對港承擔 馬談服務烏干達
當年徐立之獲任命前會見教職員,鍾庭耀曾問徐會否接受政治任命,徐稱除港大工作外,其他屬次要,凡商業或政治任命都會小心處理,考慮會否影響學術及言論自由。徐掌港大11年,從未擔任政治公職。
程介明問馬斐森對英國推行而香港跟從採用的「研究評核計劃」(將研究經費與教授的論文發表數目及被引述量掛u)有何評價,他介紹了該套計劃在英國實施的一些具體情G,程追問他這計劃對學術水平有何影響,他說英國沒出重大問題,看不到這政策有很大風險。
陳婉瑩問馬斐森高等教育的未來是什麼?馬回應說是「科技」(technology)。他舉了美國名牌大學近年流行搞大型網上開放課程為例,學生人數動輒逾萬,英國也想跟風,馬還說社交網絡也很重要。
談領導方向 稱走出8.18陰影
一名不願具名的與會者說,馬斐森的答案放諸四海皆準,拿來申請任何一家大學都可以,沒有具體對應香港的實際情G,沒有勾劃一個令人信服的願景。至於走出「8.18事件」陰影更令與會者奇怪,因為一般港大教員並不認為這件事與校長的人選和領導方向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