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欄目簡介:與你分享中文詩歌趣味之處,深入淺出,了解詩的優美 《詩經》是中國文學的淵源,唐詩更是中國人引以為豪的文學成就。中國千百年來都重視詩歌教育,讀詩經,背唐詩,因此中國素有「詩國」之稱。 現代喜讀唐詩不喜格律 然而,在近百年來,白話詩文興起,人心趨淺易,人們只喜歡讀唐詩,而對講究種種法度、格律的傳統詩詞創作則興趣漸淡,乃至於不想接觸,更談虎色變了。其實,讀寫古典詩歌並不難,我們應認真了解詩歌及其寫作方法,以保存國粹。首先,要思考的是,詩究竟是什麼? 篇幅短 講求凝煉 詩,是一種文學體裁,與文、賦、曲、小說等並列,以抒情言志為主。文學本身是語言文字的藝術。詩跟其他文體不同的是,它的篇幅相對短小,因此它是文學中的精品,追求濃縮凝煉的藝術境界。如大家耳熟能詳的李白〈靜夜思〉五絕:「H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全詩僅20字,精煉傳神,可抵一篇小文章。又如杜甫〈春望〉五律:「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全詩40字,悲壯沉鬱,詩人寫出在安史之亂中憂心家國的情懷。 中國主流詩歌,尤其是唐代以來,還是以格律詩為主,作品多介乎20至56字之間:五絕20字,七絕28字,五律40字,七律56字。無論如何,字數有限的詩歌,必須字字不可輕下,反覆琢磨,追求詞意精煉,抒情達意。 文:香港中文大學中國語言及文學系高級講師程中山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