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死者郭志威沉迷虛擬世界17年仍堅拒返回現實,社工及心理學家估計事主年輕時初踏社會遭遇極大挫折,自此不事生產,沉溺遊戲世界。社工表示,以往父母發現子女變得隱蔽,勸導約3、4年仍不成功時,自會向社工求助,認為今次事件經歷17年仍未求助屬極端情G,結果釀成悲劇。 35歲屬極端情G 基督教服務處「網開新一面」網絡沉溺輔導中心主任李展熙說,輔導個案年紀最大者亦不過26、27歲,直言35歲的中年隱蔽機迷實屬極端情G,估計事主長年在現實生活中欠缺成功經驗、學歷不足、事業發展屢遇阻滯,於是改投虛擬世界,選擇隱藏自己。李稱,長年深陷虛擬世界,除令事主無法與現實社會接軌,同時因為遊戲角色可能是這些隱蔽機迷的身分象徵、成就感來源,當在網上世界遇到挫折,即覺得大難臨頭,甚至萌生自殺念頭。李強調,擺脫網癮最重要是隱蔽者的自覺,懂得抽身於網絡世界之外,發掘平常生活中其他成功感的來源。 學者:應教「分散投資」人生 中大心理學系教授馮海嵐表示,家長如希望帶領隱蔽者返回現實,要讓兒女懂得「分散投資」,明瞭人生除了打機,尚有其他值得追求的價值、元素,包括事業、愛情等。她又建議,家長如察覺到隱蔽子女重視親情,可循循善誘,解釋父母始終會離世,無法長期照顧,最終還需他自己獨立,以引領隱蔽者走出去,重新建立現實生活。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