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1.開發郊野公園
郊野公園現有約4.4萬公頃,有建議將郊野界線後移,沿線闢地建屋
(優)﹕i)部分界線後移所騰出土地(如o魚涌、葵涌)鄰近市區,較易提供基建
ii)不涉安置賠償
(劣)﹕i)大部分為山林地,山坡斜度不宜建屋
ii)發展會影響集水區及引水道,將污染水質和影響動植物生態環境
2.新界鄉郊地及棕地
包括約4000公頃無耕作農地、800公頃已被用作露天貨倉及後勤設施的棕地。政府構思將兩種用地改劃為綜合新市鎮,如現在的新界東北、洪水橋發展
(優)﹕i)可綜合改善新界鄉郊環境,有效增加居住人口
ii)鄰近基建,交通等配套較完善
(劣)﹕i)涉及大量安置非原居民及農戶,發展棕地要安置物流設施
ii)棕地多不是連續的土地,形狀不規則
新界東北發展區規劃爭議:
新界東北發展計劃觸發一場發展與保育拉鋸戰,在反對聲音下,政府修訂規劃,增加保育一個天然河曲、推出特設特惠補償方案及提供原區公屋安置、特殊農地復耕計劃、擱置發展坪輋及打鼓嶺等,並將公營房屋比例由原來43%提高至60%。
3.維港以外填海
政府建議在維港以外填海,5個選址包括龍鼓灘、大嶼山欣澳和小蠔灣、馬料水、青衣西南和中南部海域興建人工島,盼最少提供2000公頃土地
(優)﹕有效大幅增加可發展土地,毋須安置,平整土地可作完善規劃,足建多個新市鎮
(劣)﹕i)影響海洋生態(例如中華白海豚的生存環境)
ii)大嶼山一帶已有多項大型基建工程正在動工或規劃,宜先評估相關工程的累積影響,以及環境承載能力,必要時應放棄部分工程
iii)興建人工島會影響航道,而且要做水流等研究才可決定填海位置
iv)可能產生成本超支及閒置的問題
保護白海豚爭議:
政府構思在新界西和大嶼山3個填海區,不用傳統的大石作為海堤,改為引入生態海岸線,栽種紅樹林,希望填海後可回復生態,為中華白海豚等海洋生物創造生活環境。
但世界自然基金會香港分會高級環境保護主任(海洋)李美華指出,填海會改變水流方向和速度,直接影響在該處棲息的生物生態,並非單是引入生態海岸線便可解決填海的破壞。
4.善用住宅土地
政府建議在餘下約391公頃閒置住宅地增加發展密度,其中一個構思是在現有屋h「見縫插針」式覓地興建面積較小的單身單位,當中以「h頭h尾」閒置地、康樂用地或閒置學校等為首選
(優)﹕鄰近市區及基建,較可行
(劣)﹕i)市區更加擠塞、阻礙通風
ii)犧牲部分康樂用地、阻礙景觀,現有住戶或反對
5.工業閒置地
政府現持有約167.7公頃工業閒置地,建議改劃為住宅地
(優)﹕鄰近市區及基建齊全,方便市民上班
(劣)﹕部分工業區涉空氣污染,不宜居住
6.舊區重建
市區舊樓不少,50年以上樓齡的舊樓有逾4000幢,不少因日久失修而淪為危樓。舊區重建既可改善市容、消除安全隱患,又能增加市區房屋供應
(優)﹕釋出珍貴市區用地,改善舊區居住環境
(劣)﹕涉大量居民安置、賠償問題
7.丁屋用途土地
政府土地中,預留了932.9公頃作丁屋用途,民間有意見認為這些土地應規劃作丁屋以外其他發展
(優)﹕i)建公私營房屋較建丁屋更有效運用土地
ii)地點鄰近新市鎮
(劣)﹕i)須賠償原居民權益
ii)涉及丁權問題,爭議聲大
8.軍事用地
香港現有2751公頃軍事用地,坊間有提議政府與駐港解放軍商討交還當中的閒置地,如九龍東軍營、青山練靶場
(優)﹕i)對居民和生態影響最小
ii)市區軍營可即時發展住宅,石崗及屯門軍事用地可發展新市鎮
(劣)﹕i)需考慮軍事需要
ii)涉及主權及政治等敏感問題
9.收回高球場
有團體建議政府收回高爾夫球場建屋,估計約有689公頃之多
(優)﹕i)佔地廣闊,地勢平坦,開發基建較易
ii)不涉安置居民問題
(劣)﹕影響高球運動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