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也許同學聽過語文科教師的「重點批改」方法。以英文科為例,如果教師希望同學能專注學習「時態(Tenses)」,在評改同學的作文時只會就該範疇評改,評估同學是否已掌握時態的運用。至於其他的文法問題如「前置詞(Preposition)」或「代名詞(Pronoun)」,縱然同學在文章中犯了錯誤,教師這次一概不理。
上述方法的優點不難理解,同學能夠有焦點地就某一範疇學習,且了解自己在哪個範疇表現最差,要作改善。其實,就通識科而言,同學一樣可採用此策略溫習。無可否認,通識科沒有一套「文法」標準,不過經過兩屆文憑試,同學對通識科的學習要求都應有一定了解。
以下,筆者嘗試整理出檢視通識文章的「六塊濾鏡」,同學可利用這六個標準,逐一分析自己曾寫過的通識文章。
那麼,同學可如何善用上述「六塊濾鏡」?筆者建議可用以下兩個方法。
第一,同學可代入教師的角色,嘗試用「重點批改」方式,批改自己曾寫過的通識文章,以上述濾鏡的角度,找出自己強、弱之處。例如可用熒光筆劃下有問題的地方,或用簡單代號提醒自己要注意的重點(可參考右表的代號)。
另一個方法,則與同學心態有關。同學撰寫通識文章前,可先思考自己的弱項在什麼地方,刻意在撰寫過程中加以改善。當然,同學撰寫後可即時作出檢視,溫故知新。
往後,筆者將繼續討論上述「六塊濾鏡」的重點,以及其他具體方法,鼓勵同學寫好、學好通識。
(資深通識科教師許承恩分享教學經驗,讓同學有更純熟的技巧學好通識)
■短片﹕http://life.mingpao.com/Hui_ls.htm
製作: 明報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