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編按﹕若論中國近期的熱門關鍵字,非「一帶一路」莫屬,它是「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和「絲綢之路經濟帶」的統稱,但本質是中國從「韜光養晦」走向主動出擊,關係到一系列經濟、政治、外交策略的轉變。不過,這也令周邊國家以及美國、日本等心生疑慮,認為中國這條巨龍有擴張勢力版圖的企圖。明報記者走訪海上絲綢之路上的馬來西亞、泰國、菲律賓,訪問前任國家元首、專家學者,並有北京的官方智囊解畫,一連三期為讀者解構「一帶一路」,以及它會為內地、香港以及國際社會帶來的經貿利好、政治疑雲以及文化碰撞。
執掌馬來西亞長達22年、被國家主席習近平稱為「中國人民敬重的老朋友」的前首相馬哈蒂爾,上月在吉隆坡接受本報獨家專訪。他認為成為國際熱議的中國「一帶一路」戰略,包括「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AIIB)」在內,能夠促進地區繁榮,不應被視為對任何國家的威脅。與日前去世的新加坡國父李光耀同為「亞洲價值觀」的推崇者,馬哈蒂爾寄望中國帶動全亞洲迎來下一波經濟發展,進而普及以「尊重權威」「和諧穩定」為核心的亞洲價值觀。
明報記者 陸文
執政22年 威權統治惹爭議
馬哈蒂爾是現代亞洲執政時間最長的政府首腦之一,他自1980年代執政,至今仍活躍於國際政治舞台,輿論對他褒貶不一。在他任內馬來西亞的經濟發展成就不俗,他亦因此被譽為「馬來西亞現代化之父」;然而,他信奉的「威權統治」政治理念一直頗具爭議,支持者讚他是少數敢向歐美民主自由價值觀挑戰的東方政治家,反對者則認為他的保守觀念早已過時。
上月初一個清晨,本報記者在吉隆坡馬家宅邸獨家專訪了即將90歲高齡的馬哈蒂爾,他精神矍鑠,思維清晰,態度謙和。專訪中馬哈蒂爾提到,包括海上絲綢之路在內的「一帶一路」歷史上成就東西方經貿交流,現在也不應該被視為對任何國家的一個威脅,它會讓沿線地區和參與國家繁榮,即使西方發達國家一樣也能從中受益。
馬哈蒂爾指出,東南亞國家大多基礎設施尚未完善,國內又未必有足夠資金,因而能夠借貸非常重要。若亞投行能提供資金投資基建,將會幫助經濟發展。他以吉隆坡地鐵為例﹕「吉隆坡要完善地鐵線路,但我們不夠錢,若有一個銀行基金來投資,在建設過程中,市民工作機會增加,建好以後,因為基礎設施完善了,市內經貿機會也就增加了,最終整個國家發展得更快了。」他特別肯定亞投行「對所有人開放」,包括歐美日本,他指摘美國的各種政策總是傾向於排斥中國,而歐美銀行總會對借貸國家提「政治條件」。
不擔心中國「有所企圖」
對於中國推「一帶一路」的背後戰略,有國際輿論解讀為是對近年美國總統奧巴馬「重返亞洲」的回應,也意味茪互在亞太地區的勢力爭奪愈趨白熱化。中國「大國崛起」的姿態亦引起鄰國猜疑。馬哈蒂爾則表示完全不擔心中國「有所企圖」﹕「馬來西亞歷史上被英國和葡萄牙攻佔過,這是他們西方的方式。中國人2000年前就來了,我們國內也住茷雃h華人,從來沒有說過要攻佔我們,我想這就是亞洲的方式、亞洲價值觀。」
稱自由平等 最終帶來麻煩
馬哈蒂爾與新加坡前總理李光耀同是「亞洲價值觀」的熱心推崇者,他認為亞洲價值比以自由民主為基礎的西方價值觀「更加優越」,「亞洲價值觀重視高尚的道德操守,相信應該尊敬父母、尊敬他人、尊敬權威,認為人不應該『過度自由』,不應該做讓他人難受的事,從而建立一個互相尊重的社會。西方價值觀追求『自由』、『平等』、個人主義,最後會為社會帶來麻煩」。但他亦承認,西方管理政府行政的系統制度十分值得學習。
他欣慰看到亞洲現今在世界經濟舞台上愈來愈有影響力,尤其是中國快速增長,有望帶動全亞洲發展。他寄語﹕「明顯地,未來亞洲價值觀會進一步被大多數人接受。我們應該堅持自己的價值觀,今後有可能我們的價值觀會成為『普世價值』。」
馬哈蒂爾簡介﹕
馬哈蒂爾(Datuk Seri Mahathir Bin Mohamad)於1981年起任馬來西亞首相長達22年;因早年行醫,人稱「馬哈蒂爾醫生」。國際輿論對他褒貶不一,有人讚揚他發展馬來西亞經濟行之有效,亦有人質疑他在任內施行、之後亦一直推崇的「威權統治」有違「民主」、「自由」、「人權」等普世價值。馬哈蒂爾任內至今與中國領導人保持良好關係,多次在國際場合發表言論,維護中國政府的立場,習近平於2013年會見馬哈蒂爾時,稱他為「中國人民敬重的老朋友」。
馬哈蒂爾在1997年亞洲金融風暴時拒絕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的貸款,並以「閉國修整」的方式讓馬來西亞成為東南亞最早走出危機陰影的國家。之後幾年,他在世界各地發表反思「全球化」的演講,令他聲名大振。馬哈蒂爾與李光耀兩人亦敵亦友,兩人在管治理念及發展經濟、推崇亞洲價值觀及反對歐美主導的西方價值上素有共識。
■影片區
專訪馬哈蒂爾 http://link.mingpao.com/27329.htm
■明報報料熱線﹕inews@mingpao.com / 9181 46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