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第四屆中學文憑試(DSE)筆試昨日開考,首兩份卷是中國語文科的閱讀卷及寫作卷,今年一眾考生均指程度較往年淺。作文卷其中一條題目首設分題,考生可選擇以「夢想看似不切實際,其實很有意義」或「夢想看似很有意義,其實不切實際」為題寫作,有曾參與佔領運動的考生以佔領為題材作答。
去年中文作文卷其中一題要求考生以「必要的沉默」為題續寫文章,引起爭議,被指要學生「息事寧人」及「學做鵪鶉」等。今年考評局一改過往的出題作風,在其中一條談及夢想的題目中設兩個分題,考生可自由選擇以正反立場演繹,寧波公學中文科教師王美琪指,設分題是很新穎的題種,讓學生有更大自由度作答,與去年「必要的沉默」不同。
學民成員引佔領運動作答
學民思潮成員Wilson選答了「夢想看似不切實際,其實很有意義」一題,並以香港的普選爭議及佔領運動為例演繹。Wilson稱,他在文中指佔領人士爭取公民提名及要求撤回8.31方案,看似是不切實際,因為中央政府不大可能妥協,但公民提名能讓香港市民擁有一個最公平的選舉;而8.31是違憲,撤回該方案亦能捍衛香港的法治,故認為兩者對整個社會其實很有意義。他在文中結語亦指出,夢想本身是否不切實際,取決於人如何對待及實踐,「如果有實踐,有機會不止不是不切實際,而是可以達到一定的意義」。
有學生以馬丁路德金六四答題
另一名曾參與佔領運動的國際基督教優質音樂中學暨小學中六生霍漢橋,亦選答同一條題目,霍指他先在文中講述美國民權領袖馬丁路德金的名言「我有一個夢想」,描述他所爭取的黑人平權在當時的社會是不切實際,但現在回看其實是很有意義。之後他以六四事件及佔領運動為例,指當時的青年及佔領人士爭取不到實質成果,看似沒有意義,但能夠感染身邊的人一起關注及追求同一個夢想也很有意義。他再以中國清末戊戌維新的譚嗣同為例,指雖然他被慈禧太后殺死,但卻感染其他人繼續推動變革,如孫中山。
王美琪表示,上述兩名學生的取材切合題目,而且均能表達事件的表層看似是不切實際,但內堳o帶有積極意義,已能扣題,至少應達2至3級水平,但要再了解其文意和文章布局才可評估有多少分。王續指出,霍同學的論述較多引用古今中外的事例,不單是集中討論單一的佔領運動,故表現稍勝一籌。
教師:題目較易 卷五更重要
蘇浙公學中文科主任陳匡正表示,今年的閱讀卷及寫作卷均較去年淺易,作文卷題目較直接,如第一題以「沒有手提電話的一天」續寫日記,題材較往年生活化,考生更易掌握,容易合格;「夢想」一題則難度較高,出題精闢,她指「不切實際」與「意義」本身看似矛盾,但若考生能表達出兩者的相輔相成,描繪出夢想追求之痛苦與甘甜,必能成為佳品。至於閱讀卷,她指今年的白話文及文言文篇章均較去年簡單直接,加上多了一篇文章,題目不如以往深入,考生應更易合格。
她補充,今年試卷較淺,將更難分辨2至4級的考生,估計2及3級可能只有數分之差,呼籲考生在今日開考的卷五綜合能力試中不能掉以輕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