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威脅民眾安全
今次泰國反政府集會不斷發生暴力襲擊事件,例如從空置樓宇扔下爆炸物造成至少38人受傷,手榴彈連環襲擊也最少令29人受傷;大選前夕,更有一名反對派領袖中槍死亡。
若示威者與政府僵持無法達成共識,官方或出動軍警清場,恐造成更多人命傷亡。2010年親他信的紅衫軍在曼谷發動大型示威逼時任民主黨首相落台,阿披實下令軍隊清場,超過90人死亡,近1900人受傷。
影響民眾生活
政局不穩伴隨而來的示威、抗議和暴力事件嚴重影響市民的日常生活。以泰國為例,反政府組織「人民民主委員會」2014年1月13日啟動「封鎖曼谷」行動,首都曼谷7條主要路段及8處重要建築基本被封鎖,民眾出行受影響。由於交通陷入癱瘓,400所學校停課,上百萬居民的生活工作受影響,很多居民選擇乘坐天鐵捷運或地鐵上班,有的決定請假留家,亦有公司索性放假。泰國網民在Twitter和facebook上傳封城照片,大量民眾投訴封城帶來不便。
《南洋商報》引述泰國商會大學民調,結果顯示由於政治動亂,泰國消費者信心跌至兩年來最低水平,當地人購買新車新房、度假和投資的意願見7年半新低。
損害國際形象
泰國接連的政治動盪,影響其國際形象。美國國務院發言人指出,和平抗議和言論自由是民主的重要元素,但以暴力和奪取公共或私人財產作為解決政治歧見的手段,令人無法接受。泰國商會在政府發出緊急狀態令時也警告,此舉會影響國家的國際形象,從而影響國家經濟增長。
2008年12月,泰國反對派佔據機場多日,令16萬外國遊客被困,引起多國政府不滿。澳洲外長對曼谷國際機場持續關閉表示沮喪憤怒,敦促泰國當局作出更大努力疏導被困遊客;美國駐曼谷大使館要求泰國外交部為被困美國遊客提供「合理補償」;歐盟則直指事件令泰國國際形象嚴重受損,歐盟聲明稱「在尊重泰國人民抗議示威權利、不以任何方式干涉泰國內政下,我們仍認為(示威者佔據機場)這些行動不當,這嚴重損害泰國的國際聲譽」。
打擊旅遊業
政局動盪影響當地安全,令旅客卻步,打擊旅遊業。旅遊業是泰國的支柱產業,示威活動嚴重影響旅遊經濟收益。泰國旅遊和體育部數據顯示,反政府示威活動導致外國遊客數量減少約30萬人次,造成的經濟損失已達200億泰銖(約47億港元)。
泰國旅遊協會表示,從示威者「封城」以來,前往曼谷的遊客比2013年同期減少20%,泰國航空因訂票人數減少,已取消來回曼谷與香港的25個班次。日本也取消全部前往泰國的旅行團。泰日旅遊協會呼籲政府考慮盡快撤銷緊急狀態,恢復遊客信心。
香港保安局1月22日對曼谷及周邊地區發出黑色外遊警示,為期60天,保安局指市民不應前赴當地。旅遊業議會總幹事董耀中表示,自2013年12月中起,已取消前往曼谷的本港旅遊團至2月中,未知何時恢復旅團。至2月10日,共有45個國家和地區對泰國發出旅遊警示。
影響投資者信心
政治亂局也打擊一國的金融市場、股價匯率。2014年1月,執政為泰黨稱,歷時兩月示威拖累國家經濟增長、嚇走外資,造成700億泰銖經濟損失,「封城」恐令損失增至2000億泰銖(約470億港元)。根據泰國證交所資料,外資持續撤離泰國股市,1月22日淨賣逾8.6164億泰銖,1月來則淨賣逾24.3312億泰銖。從2013年10月底抗爭開始以來,泰銖累計貶值5.2%。
面對泰銖匯價下跌、股市下挫,泰國央行減息四分一厘救亡,更把本來全年3.7%的經濟增長預期減到3%,將2014年的全年預測由4.8%下調到4%。泰國央行貨幣政策委員會對政治危機延燒的經濟層面影響提出警告,又指「如果持續動盪導致出口訂單轉至其他國家,對國內支出可能造成連鎖效應,經濟增長所受的衝擊有可能更加嚴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