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資料一
自回歸以來,「80後」抗爭由2003年開始,已經有相當大的知名度,但青少年要走上社運之路,是由於政府的青年政策不足,特別是牽涉到青少年的政策,沒有針對地諮詢青少年及學生意見,甚至發問卷蒐集意見都沒有。政府的諮詢模式沒法對應當前青少年的習慣,難怪青少年完全不參與社會事務。
至於青年團體所舉辦的論壇、地區組織或不同的領袖訓練計劃,大多參與者都因成績較優異、與學校關係較好、表現較突出而獲得學校推薦,這群人未必可以代表一些真正有需要或生活條件較差的青年。
只有制定長遠的青年政策,讓青年有着對等的話語權,才可以讓青年政策具有實效。「社會是你們下一代的」,亦要有實際行動配合才行。
資料來源﹕《明報》,2012.12.14
■問題﹕你認為政府在制訂青年政策時,應在多大程度讓青少年參與討論?
解釋你的答案。 (10分)
◆答題技巧﹕.表明立場.多元角度.嘗試駁論
˙Ip Wing In同學試答 ˙教師評語(見圖)
■教師總評
‧整體而言,同學在答題中清楚表明自己的立場,並提出三個原因解釋
‧引言的處理較出色,惟欠總結重申立場
‧同學在每段都有嘗試提出一些理據說明立場,惟未有運用具體例子加以解說,減低說服力
‧10分中可獲4分
答題策略
‧這是卷二的題目,同學回答時,應先掌握題目背後所考的相關概念,如政府和青少年的關係、政策制訂、參與、角色與責任等,並在答題時運用這些概念。
‧留意題目的重點是政府讓青少年參與討論的程度,而不是討論青少年應否參與青年政策的制訂。
‧題目所提供的資料只提出一些政府政策制訂和青少年參與的看法,同學可以用作參考。可是,由於沒有具體例子,資料內的看法相對空泛。同學答題時,需要提出具體例子,如教育政策、青年就業政策等,以支持自己的立場。
文:香港通識教育教師聯會幹事 李秋筠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