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一名視障者昨日過馬路時誤闖行車線,險象環生,幸得善心司機下車施以援手,扶他重回正確的路線。有視障人士指偏離行人輔助線的情G非常普遍,因現時運輸署採用的行人過路發聲裝置,聲音信號指向性狹窄,且設定的聲量不足,影響視障者判斷方向。 私家車巴士擦身而過 現場為深水黥雃{街長沙灣政府合署對開,共有3條行車線往青山道方向,昨早一名持手杖探路的視障者,沿行人輔助線橫過馬路,但接近對面行人路時,他突然轉向走到左一、二線兩輛私家車之間。與此同時,行車的燈號轉為綠燈,兩私家車及另一輛巴士接連於該視障者旁擦身而過,在左一線的私家車男司機即時落車,並將他帶到行人路。司機事後將行車記錄儀紀錄上載至facebook群組,網民紛紛轉載及讚好,留言指:「好人好事」、「看似應該做的事,但唔係個個會做」。 伸出援手的司機王先生回覆本報記者查詢時表示,相信伯伯完全失明,而其他車輛未有因伯伯險象環生而停車,故出手帶他到安全位置,伯伯事後亦有道謝。 過路裝置聲音指向狹窄音量細 視障人士在人煙稠密的都市生活,只能靠聲音判斷道路安全。視障歌手梁球回覆本報表示,視障者過馬路時偏離斑馬線的情G十分普遍,因行人過路發聲裝置的聲音信號僅向前發射,指向太狹窄,令視障者難以判斷方向,批評發聲裝置不適合視障人士使用。雖然發聲裝置設有聲浪調節系統,但運輸署設定的聲量偏低,「不繁忙的路面都會聽不清楚」。 香港失明人互聯會總幹事盛李廉則回覆表示,喇叭設置方向有偏差,或兩支交通燈的發聲裝置因機件老化而聲量不一,同樣會造成誤導,影響過路時的方向判斷;另外若視障人士缺乏足夠的手杖訓練,左右擺動手杖的力度不同,也會無法行走直線。 運輸署網頁資料顯示,電子行人過路發聲裝置隨環境噪音,自動調節輸出音量;在高噪音環境下輸出較大音量,在寧靜環境下自動調低音量。裝置可為視障人士提供清晰信息,並同時減低對附近居民滋擾。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