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那比鐵道鎮附近有家「瘋味」(Fondway)咖啡館,緊鄰天車車站與購物商場,堪稱黃金路段。該店負責人Christine卻抱怨:「原本天車車站地面作業應於2016年完工,多數鋼架到現在都沒清除,只開了一條小路,不方便通行,顧客也無法從商場逛過來,業績影響很大!」文、攝影:陳泓銘
「瘋味」咖啡館從麗晶廣場(Crystal Mall)一路開到鐵道鎮站現址,培養不少死忠顧客。現址原想藉地利之便,吸引更多新客人,卻受天車車站工程延宕所苦。Christine說:「目前算是出口已經通了,之前是全部封死的。你知道政府工程也不會太快,所以業績壓力很大。」
2012年Christine在麗晶廣場開始經營「瘋味」,店內的仙草凍滑奶、鳳梨酥等吸引饕客爭相走告。兩年多後,合伙人從原來兩名增到四名,開業資金也加碼到四十多萬元,決定在Beresford街上擴大營業。
月租一萬元
「月租花了一萬元,當初選這地點便是看準天車車站口可以吸引人潮,但因為工程圍滿了鐵架,要走到這條路都要繞好大一圈,人潮很難過來,天氣不好更不會過來。」Christine說:「當初選定現址時,喜歡它的地段、店內挑高與天窗,政府規定不能蓋夾層,我覺得這樣也好,可以保留採光。」目測該樓挑高至少是兩層樓以上的高度。
但也因為挑高,增添她裝潢時的難度,「附近也有店家,嫌挑高工程麻煩,還得調升降車來做,因此乾脆降低天花板高度。但我想,這樣店面的特色就沒了會太可惜,因此還是保留。」偏愛工業風的她,挑選本地的「PTL Design」設計公司合作,裝修費約花十幾萬元。
Christine十多年前移民到溫哥華,「原本只是個單純的家庭主婦,一直很想開咖啡店,就在網路上看食譜、學做,後來與朋友合伙在麗晶經營小店。因為麗晶以華人為主,店裏也以華人愛吃的點心鳳梨酥、芋泥酥為賣點。」
不過,「瘋味」搬到現址後,幾乎重新換了一批菜單。「在麗晶時,因為消費族群主力是華人,就做些華人較愛吃的點心,但一方面都是我自己熬鳳梨餡,非常費工,另一方面這裏華人顧客反而不算多數,因此改推比利時鬆餅(Waffle);以前茶類只有二十多種,現在有六十幾種了。你想想看,一個走工業風的咖啡館,還賣鳳梨酥不是很怪?」
做生意難賺
她說:「在溫哥華做生意很難賺錢,除了競爭激烈外,人事管銷成本也高,政府也會管東管西的。我會開這家店,不就是對這行業有熱忱嗎?一杯咖啡三塊多,能賺什麼?在餐廳最低消費至少十幾元,在咖啡館頂多七元。回收慢,要想做咖啡店,就要有信心堅持下去。」
她計劃踏實地一步一步做,「沒打算像開連鎖店一樣,開了一家後,又吸收資金再開另一家,用持續展店的方式賺錢。展店雖是賺錢的方式,卻不是永續經營的好方法,也不會是我的經營模式。」
原是電視企劃 工作多薪水也不高
Christine移民前,曾是知名做菜節目《阿鴻當家》等的節目企劃,也兼外景製作人。她不堪回想地說:「在台灣做電視節目,既辛苦、收入也不高,所以才會有那麼人到中國發展。」
做節目一手包
她說:「在做台灣節目企劃與出外景拍攝時,其實是非常、非常辛苦的,常常一忙就是沒日沒夜,而且要自己寫稿、自己跑外景,還要盯剪接,全部都包,薪水也沒很高,非常累。」
提到台灣媒體人才愈來愈多往中國發展,她說:「台灣就算有好的企劃,但沒有像中國有雄厚的資金根本做不起來。你有沒有發現中國節目進步得很快,不管是戲劇或是綜藝節目,成長的速度是非常快的,我覺得台灣是有點可惜。」
她剛移民時,還曾接一些台灣來的案子,包括寫點節目企劃,也幫購物台寫文案,如今忙於咖啡館生意,已經很久沒再回鍋了。
經營檔案
啟動資金:四十多萬元(四人合伙)
資金來源:存款
僱用人數:十幾位(含兼職)
成本回收:尚未
最滿意之處:不斷給客人新鮮感,在細部做了一些改變,不斷有新的產品
待改善之處:因天車車站未能早點完工,尤其是天氣不好時 ,交通更麻煩,人潮無法聚集,影響很大
優點:可以把很多想法灌注在此,對這有熱忱,才可能繼續下去
缺點:想藉開咖啡館賺錢是不可能的
前景:先一步一步來,目前沒打算開連鎖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