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電視劇 亞視前身「麗的呼聲」是華人地區第一個電視台;周潤發、梁朝偉、劉德華、周星馳、張曼玉等巨星走上「大銀幕」前,已透過無邦q視(TVB)這個「公仔箱」紅透亞洲。1980至90年代中後期,大量港劇引進內地,鄭少秋的《楚留香》等,成為一代人的記憶。TVB的海外業務遍佈美、加、澳、新加坡、馬來西亞和歐洲等地,港劇隨之漂洋過海。 音樂 粵語流行曲(Canto-Pop)是「香港文化」組成的重要一環。1970至80年代是香港流行音樂的全盛期,時本地唱片業蓬勃,亦吸引跨國唱片公司如寶麗金(Polygram)、百代(EMI)、新力(Sony)等加入競爭。歌星如譚永麟、張國榮、梅艷芳,樂隊如溫拿、Beyond風靡華人社會;1990年代樂壇有所謂「四大天王」,1995年張學友的唱片銷量曾名列世界第二,引起歐美傳媒關注。 文學 香港文學類型多樣,不少「港產」作家如西西、李碧華、董啟章、也斯等在華人文壇佔一席位,引起風潮者有金庸、梁羽生、黃易等人的武俠小說,以及倪匡的科幻小說《衛斯理系列》。論影響深遠者,當屬發展出「金學研究」的金庸;1994年北京大學頒授名譽教授榮銜予金庸,北大中文系資深教授嚴家炎稱讚金庸小說是「武俠小說的高層次昇華」,是「以精英文化改造通俗文化的『全能冠軍』」,是一場「新的文學革命」;北京師範大學編輯的《20世紀中國文學大師文庫》,金庸高列小說藝術大師的第4位。 港式飲食 菠蘿油、蛋撻、特色大牌檔和街頭小食,一杯淡奶、紅茶「溝」咖啡調製的「鴛鴦」,由英式下午茶「本地化」而來的「絲襪奶茶」遠道馳名,乃至被視為「香港文化」代表之一。這些「本土特產」可見於英、美、加國的唐人街,也深受台灣和內地大城市歡迎,有的以「正宗港式茶餐廳」作招徠,而香港連鎖茶餐廳集團翠華,2009年已進軍上海。除了美食,連帶輸出的,還有講究「快、靚、正」的港式服務宗旨。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