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2至6歲獲診斷有中度及嚴重殘疾,如中度或嚴重弱智、自閉症等幼兒,會轉介入讀特殊幼兒中心(下稱中心)。政府數據顯示截至今年3月31日,尚欠逾1700個中心名額,幼兒平均等近20個月。有組織調查316名幼稚園校長,82%反映有最少一名輪候中心的幼兒就讀,當中75%指沒有專任人力照顧此類學生需要,做法不理想。學界反映不少校長不忍該類幼兒失學,但考慮到人手壓力影響校內普通學生正常學習,陷入兩難,促教育局效法中小學增「特殊教育需要統籌主任」。 教界促效中小學增主任 局方:無計劃 教育局回應,「幼稚園教育計劃」下師生比例改善至1:11,讓教師有更多空間,善用資源與提供「到校學前康復服務」跨專業團隊協作;此外,教育局亦制訂教師專業發展架構,助他們識別和照顧學習差異,包括有發展遲緩危機的兒童。 局方稱,現階段沒有計劃為幼稚園設立有關支援特殊需要(SEN)學童的統籌主任,會持續檢視進展,按需要考慮推出合適和到位的改善措施。 62%稱影響教學行政 「支援幼兒特殊學習需要關注聯席」11月26日至12月5日調查316名幼稚園校長,約306間有參與「幼稚園教育計劃」,即佔計劃內約四成參與學校。調查的316校中,82%稱最少一名「嚴重特殊需要」幼兒入讀。他們本應入讀特殊幼兒中心,但因學額不足,等候期間入讀幼稚園。由於無專職人手照料,這類學校中有62%學校反映影響正常教學及行政工作(見圖)。 大埔及北區幼兒教育校長會主席郭楚翹表示,特殊幼兒中心人手比例是1:6,普通幼稚園僅1:11,缺額外人力支援下,幼稚園人手負擔百上加斤。 暫靠社署康復計劃 團體稱不合嚴重殘疾 同時,一些輕度殘疾幼兒,目前靠社署「到校學前康復計劃」,透過非政府機構的跨專業服務團隊,接受到校訓練服務。聯席召集人蔡蘇淑賢指出,「到校學前康復計劃」不是嚴重殘疾幼兒而設,若於輪候期間以此過渡,猶如「要穿大碼衫,但得小碼衫穿住先」,促社署向有取錄「嚴重特殊需要」幼兒的學校提供額外團隊人手照顧。 郭校長稱,社署派專業團隊到校向有特殊需要的幼兒提供康復訓練,無疑是德政,但亦為學校帶來一連串統籌及協調的工作,人手、時間及空間更為緊張。聯席建議教育局參考中小學將「特殊教育需要統籌主任」(SENCO)納入幼稚園編制之內,由專任人員統籌及協調各類特殊需要支援。調查中,98%受訪者支持有關安排。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