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青春的烙印 終於可令我 一生都誓要 英勇」。她穿著短裙,不怕被人看到腳上的疤痕,在舞台演出,感動現場不少人。歌詞中的主角是她,寫詞的也是她。與班上另外33個同學不同,她寫的是自己去年11月經歷校內塵爆受傷的事。因修讀著名填詞人兼浸大人文及創作系副教授周耀輝的「歌詞創作班」,浸大生任詠廷經手術住院後,將歌曲《燃後》送給自己。 明報記者 周耀輝任教 盼學生聆聽被忽略者 浸大歌詞班2011年開辦,深受不同學系學生歡迎。身為導師的周耀輝,與林夕、黃偉文被外界並稱「香港三大詞人」,詞評人梁偉詩曾說「周耀輝是另類」。周耀輝笑言「不知自己識不識教」,課堂會嘗試教填詞技巧,但他始終相信,「作品的靈魂在於你究竟寫些什麼,需來自真心」,故他更茩咻P學坦誠交流及分享自我。 周耀輝說,今年歌詞班作品是「有血有肉」的故事。有別過往同學以主題填詞,今年首次要求34名學生邀請社會不同職業的人做訪問,以他們為填詞對象,然後以不同樂曲,以「紅日」及「黑夜」為主旨填詞。他說有一學生例外,其中一名學生因塵爆受傷入院,沒法跟上課程,故最終請她將作為病人的心聲轉化成歌詞。 農夫性小眾醫護社工成主角 除該學生外,今年歌詞的主角包括在「紅日」中靜靜綻放燦爛的農夫、病者、性小眾;在「黑夜」中肩負崗位,默默撐起城市的醫護人員、麵包師傅、外展社工、通宵司機等。周耀輝說,「每個人都值得擁有一首歌」,希望學生為社區中聲音較少被聆聽的人填詞,同學事前不要有太多假設,學會聆聽,「將生活在不同世界的人拉近」。 學生:藉別人故事擴眼界 學生李駿明以一個23歲的麵包師為填詞對象,寫出《隨遇而酵》。他曾到麵包店觀察對方工作和訪問,起初以為對方年紀輕輕做麵包師一定很有理想,後發現對方初期只為高薪水,但漸漸於工作中找到興趣,讓他明白「未定型的無限可能性」,透過別人故事擴闊眼界。他說,今次填詞難度除要「畯窗v,更要表達到受訪者的心情和故事,對別人負責。他又說,課前以為填詞會「有很多理論和規則」,後才明白歌詞代表人對生活、社會的觀察和看法,亦是對人生的反思。 每年歌詞班的學生,完成畢業作品後都自行籌備公開演出,由自己或他人演繹作品。今年以「趁香港還有我們」為主題,在2月舉辦了「紅日」及「黑夜」兩場音樂會,更邀請歌詞主角到場欣賞,不少主角反映歌詞說出自己心聲。周耀輝覺得,「無論創作、做人,都要有人與你一起」。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