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新聞撮要
2019年3月初,韓國經歷一場有紀錄以來最嚴重的霧霾,全國12個省市實施緊急減排措施,包括屬首都圈地區的首爾、仁川和京畿。韓國國會同月13日通過一系列法案,將霧霾定為「社會災難」,允許政府動用總值3萬億韓圜(約208億港元)的應急基金抗霾。
韓國最新抗霧霾措施包括強制中小學和幼兒園在課室安裝空氣質量檢測儀和空氣清新機,以及鼓勵銷售排出較少廢氣的液化石油氣汽車等。國會亦制訂特別法案,將管制區的範圍由首都圈擴大到空氣污染嚴重地區及其周邊地帶,區內柴油車須安裝廢氣減排裝置。相關立法程序預料於15天內完成。
強制課室安裝空氣清新機
韓國環境部轄下國立環境科學院2015年起,把微細懸浮粒子(PM2.5)濃度每立方米達36微克或以上,定為空氣質素「惡劣」,該年
1月1日至3月3日「惡劣」日子共12天,但2019年同期已增至23天。空氣污染問題也令中韓關係惡化,韓國專家指出,首爾地區有五至七成的粉塵污染來自中國,中國官員則說韓國的工廠、發電站和汽車才是罪魁禍首。中國生態環境部大氣環境司長劉炳江在2019年1月份的例會上,強調中國自2013年改善了「40%以上」空氣質素,惟韓國首爾PM2.5濃度「穩定且略有上升」。他還引用美國能源部阿岡(Argonne)國家實驗室一項報告,稱韓國「明顯低估」首爾都市圈的氮氧化物(NOx,主要為發電廠和汽車廢氣)排放。
中韓關係惡化
韓國慶熙大學環境學系教授金東述的團隊分析,2013至2014年間首爾市內懸浮粒子受中國等國外影響僅佔26.9%。有韓國網民不滿中國拒絕認責,倡議杯葛青島啤酒、華為、小米、聯想等中國品牌,以減少中國工廠開工日子。美國太空總署科學家克勞福德(James Crawford)2016年曾領導一項美韓聯合空氣質素實地調查,他表示有許多因素導致韓國懸浮粒子高度匯聚,中國交通污染是其一,但「本地的排放在天冷不利吹散污染物時,亦起關鍵影響」。
為辨明霧霾源頭,韓國近年致力改善高空偵測技術,如在2019年3月韓國一架配備微塵質量分析機、黑碳分析機、納米粒子計算機等15台觀測裝置的飛機,在黃海1.2萬米上空徘徊飛行6小時,偵測從黃海北部、中部、南部而至的懸浮粒子,探究其中的揮發性有機化合物質、阿摩尼亞、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等成分。韓國環境部轄下國立環境科學院表示,這一個月內將分20次實行共計逾100小時的觀測。
空氣流動並無地域之分,韓國蔚山科學技術院都市環境工學系教授宋昌根表示,美國與加拿大也曾鬧過大氣污染紛爭,全靠兩國共同研究問題和外交努力化解,因此主張韓國在提升國內懸浮粒子預測模型準確度之餘,應「加強韓中相關共同研究」。
——綜合《明報》報道
■知識增益
民間議政國際協作治空氣污染
韓國近年持續受微細懸浮粒子(PM2.5)困擾,據《金融時報》報道,韓國於2017年首5個月發出92次微細懸浮粒子警告,比2016年同期的64次多逾四成,空氣污染物主要來源包括汽車排放、建築工地及燃煤發電站。另據《韓聯社》2019年1月報道,韓國國立環境科學院認為,空氣流動緩慢、中國等國外污染物及國內因素導致嚴重霧霾。
韓國首爾市政府在2017年5月27日召開兩小時市民討論大會,吸引3000名自願報名市民以分組形式討論污染原因和對策。市民大會分為研討「為了解決懸浮粒子,首爾該從何做起?」及「我們何故要視環保為一大課題?」兩大部分,大會即場發表各小組的意見,給予共同討論時間,再讓與會者用手機、平板電腦等流動裝置即場投票,例如88.9%與會者贊成春季停用煤炭發電站等。
PM 2.5超標 交通工具免費
韓國當局就市民大會的建議,於2017年7月起實施一系列改善措施,例如當PM 2.5達到每小時平均濃度超過每立方米50微克時,首爾市可自決啟動「非常低排措施」,包括繁忙時段市民免費搭巴士、地鐵、小巴,以及公共停車場全部關閉等。
另外,2017年3月韓國首爾與英國倫敦、法國巴黎聯合制定全球首項「汽車污染指數」,以統一標準量度汽車排放的氮氧化物、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水平,並同時測試汽車的燃油效率,評分後將報告放上網公開,供消費者參考。中國及韓國亦有合作處理霧霾,2019年2月韓國環境部長趙明來與國家生態環境部長李干杰會面,就聯合建立霧霾預警系統等事討論。
◆韓列霧霾為「社會災難」(圖)
■模擬試題及答題指引
◆資料回應題
(1) 利用資料,指出韓國民眾對韓國霧霾問題的一個關注點。
答題示意圖
關鍵字:民眾、霧霾問題、關注點(圖)
◆延伸回應題
(2) 參考資料及就你所知,就韓國政府治理空氣污染問題提出兩個可行建議。
解題
.本題為建議題,注意題目要求由「韓國政府」角度出發處理問題
.答題時宜舉例說明以增強說服力
答題示意圖
關鍵字:政府、治理空氣污染、可行建議(圖)
顧問教師:古俊彥老師
[通通識 第57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