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魯國大夫向孔子請教為政之道,孔子說:「君子之德風,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風,必偃。」(《論語?顏淵》)他把「君子之德」比喻成風,「小人之德」比喻成草,風朝哪邊吹,草向哪邊倒,成語「風行草偃」出於此。在上位者(君子)的言行品德對下民(小人)有引領教化的作用,風吹則草動,上行則下效,君子德善則小人向善,君子德惡則小人向惡,早前阿根廷G20峰會上的世界大國領袖很能夠體現這一點。
孔子以風和草的關係作比喻,說明君子言行對世道人心的影響。
春秋早期,一代霸主齊桓公曾問大臣「君子之德」何所似,大夫隰朋和名相管仲各取一物比喻,和孔子所言有異曲同工之妙。
◆內文
桓公[1]放春[2],三月觀於野。桓公曰:「何物可比於君子之德乎?」
隰朋[3]對曰:「夫粟[4],內甲以處,中有卷城,外有兵刃[5]。未敢自恃,自命曰『粟』[6],此其可比於君子之德乎!」
管仲[7]曰:「苗,始其少也,眴眴[8]乎何其孺子也。至其壯也,莊莊[9]乎何其士也。至其成也,由由[10]乎茲免[11],何其君子也。天下得之則安,不得則危,故命之曰『禾』[12],此其可比於君子之德矣。」
桓公曰:「善。」 (《管子?小問》)
◆註釋
桓公:齊桓公(?-前643),姜姓,名小白。齊襄公之弟,因襄公無道,出奔於莒。襄公被弒後歸國即位,以管仲為相,尊周王,攘夷狄,多次會合諸侯,成為「春秋五霸」之首
[2]放春:放,出遊。放春,即春遊
[3]隰朋:隰,[粵]音雜,zaap6。隰朋(?-前645),春秋時期齊國大夫。與管仲一起輔佐齊桓公以成霸業。管仲臨終曾推薦隰朋接替自己為相,但管仲去世的同一年,隰朋亦逝世
[4]粟:古代主要糧食作物,北方稱為「穀子」,去皮後的黃色果實稱「小米」,莖、葉可作飼料
[5]內甲以處,
中有卷城,
外有兵刃:粟粒有外殼、葉子、穀芒,外殼堅硬如甲,葉子捲曲如城,穀芒尖銳如刃。隰朋所謂「內甲以處」,即處於堅甲(穀殼)之內;「中有卷城」,即居於卷城(捲葉)之中;「外有兵刃」,即兵刃(穀芒)保護於外
[6]自命曰「粟」:粟粒小,引伸為微小之義。粟音縮,縮藏於殼葉之中,也含謹慎謙虛之義。「未敢自恃,自命曰『粟』」意思是不敢自大,謙稱自己為卑微的「粟」
[7]管仲:(?-前645),名夷吾,字仲,春秋時期齊國大夫,著名政治家、思想家。齊國潁上(今安徽省潁上縣)人,出身低微,起初追隨公子糾,後輔佐齊桓公,推行改革,富國強兵,以「尊王攘夷」為名,使齊桓公成為春秋時期第一個霸主
[8]眴眴:眴,[粵]音詢,seon1。眴眴,柔順的樣子
[9]莊莊:正直莊嚴的樣子
[10]由由:通「油油」,和悅謙恭的樣子
[11]茲免:茲,通「滋」,益,更加。免,通「俛」,「俛」同「俯」,低頭
[12]命之曰「禾」:「禾」、「和」諧音,管仲以「禾」比喻君子,所謂「天下得之則安,不得則危」,隱含的意思是得君子天下和諧,不得君子天下危險
■語譯填充
齊桓公出遊,陽春三月在1. ______觀覽。他問道:「什麼東西可以和君子之德相比呢?」
隰朋回答:「粟粒——身處堅甲之內,居於卷城之中,兵刃保護在外。但它仍不敢2. ___,謙卑地自稱為『粟』。這大概可以和君子之德相比吧!」
管仲說:「禾苗——最初還是幼苗之時,柔柔順順,多麼像個3. ______啊!到它長壯之後,嚴嚴正正,多麼像個士人啊!等到它成熟了,恭恭敬敬,更願意俯首謙下,多麼像個君子啊!天下有了它,得以安定;沒有它,招致危險。這就可以與君子之德相比了。」
桓公讚道:「說得好。」
管仲說:「禾苗——最初還是幼苗之時,1. ________ 2. ____ 3. ________
■言外言
比喻高下
《世說新語.言語》記載:東晉名臣謝安和子侄講論文義,突然下起大雪,謝安問:「白雪紛紛何所似?」侄兒謝朗回答:「撒鹽空中差可擬。」侄女謝道韞卻說:「未若柳絮因風起。」兄妹倆各打了個比喻,謝朗以「鹽」比雪,謝道韞以「柳絮」比雪,謝安更喜歡謝道韞的答案。後世學者也多認為謝道韞的比喻更佳,並以「詠絮」來稱揚詩壇才女。
謝朗的比喻只重其「形」,茞斑楫漸~形和顏色。謝道韞的比喻不止重其「形」——雪花與柳絮皆白;還重其「神」——雪花與柳絮皆輕。撒鹽空中是人的行為,風起絮舞是自然的狀態,意境有高下之分;畫面而言,起舞也比撒鹽更具美感。總的來說,後者含言外之「意」,更能體現作者的美學觀和品性風度,可謂「形」、「神」、「意」俱全。
〈君子德禾〉中,隰朋以粟喻君子之德,「內甲以處,中有卷城,外有兵刃」是外之「形」;「未敢自恃,自命曰『粟』」是內之「神」;外剛內柔,也隱含了隰朋對「君子之德」的理解,當然也有言外之「意」。管仲以禾喻君子之德,從禾生長的三個階段,說明了君子其始則柔順、及長則莊重、至成則謙和三大美德,除了「形」、「神」、「意」,還多了「面」,即層次多、層面廣,無疑比隰朋略高一籌,所以齊桓公要稱讚他。
插畫:鍾錦榮
文:洪若震 - 香港中文大學中國語言及文學系高級講師,主要研究文字學、古代文獻和古典文學,長期從事語文教育,著有《生鬼文言文》系列。
[語文同樂 第35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