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新聞撮要
微塑膠(microplastic)一般指直徑或長度低於5毫米的微型膠粒或碎片,可來自化妝品和衣物等多個途徑,潔膚用磨砂產品中的「砂」,本身就是微塑膠。美國民間機構委託國際研究首次發現,美洲、歐洲和亞洲多國食水普遍含微塑膠,以美國情G最嚴重。專家坦言,現時未能確定食水有微塑膠的原因及對人類健康的影響,敦促盡快加緊研究。
化驗逾12國 美國重災
英國《衛報》報道,美國非牟利新聞機構Orb Media邀請明尼蘇達州大學公共衛生學院科學家,化驗全球超過12國159份食水樣本,發現83%樣本含塑膠物質。其中,美國污染最嚴重,94%樣本含膠,每500毫升水平均有4.8件微塑膠纖維,黎巴嫩及印度污染程度緊隨其後。歐洲包括英國、法國和德國多國的樣本含膠量最低,但亦多達72%樣本驗出微塑膠,每500毫升水平均有1.9件微塑膠纖維。亞洲方面,組織挑選印度新德里和印尼雅加達做測試,兩者分別有82%和76%的食水樣本含有微塑膠。另外,組織在美國抽取的幾個瓶裝水樣本也發現微塑膠。
關注對人體影響
報道稱,科學家仍然不知道為何食水會有微塑膠,但有可能來自衣物及地氈纖維,因每天磨損、洗刷而進入水中。專家尤其關注塑膠纖維會否吸收諸如足以干擾內分泌的化學物質,隨食水進入人類體內。愛爾蘭早前亦有研究發現,水喉水和井水中均含有微塑膠。專家稱,食水中的纖維極微細,直徑通常只有10微米,一般食水過濾系統不大可能將其過濾。
現時世衛未就食水中含塑膠纖維物質訂定準則值及監測指引。香港水務署稱會留意研究的發展,有需要會進一步跟進,現時沒檢測食水中是否含塑膠纖維物質,但強調一般水源保護再配合濾水廠食水處理程序,能有效處理水中污染物。
——綜合《明報》報道
■知識增益
微塑膠入侵人類餐桌
綠色和平項目主任朱江稱,需要進一步調查才可確認香港食水中是否含有微塑膠,但他引用綠色和平2016年7月發布的Plastics in Seafood文獻研究,指烏頭、蠔、龍蝦和丁香魚等多達170種魚類及海洋生物體內均發現微塑膠,中國沿岸的野生青口每隻平均有4.6粒微膠粒。他稱,市民食用海產時把微塑膠吃進肚子,是較間接的;但若人體可直接由飲用食水汲取微塑膠,情G更令人擔心。
推算港每年1.76萬億粒微膠}出海
綠色和平2016年4月委託香港浸會大學電話訪問804名市民,近九成受訪者不知磨砂產品是否含微膠粒;八成人不懂看標籤辨別。該組織推算每年有1.76萬億粒微膠粒}出海,相等111架雙層巴士重量。香港教育大學科學與環境學系曾於本地水域打撈直徑小於1毫米的微塑膠,以西面海域最多,每平方米最多達800粒,估計部分來自珠江。
專家擔心塑膠生產時添加的化學物質及在海洋漂流時吸附的毒素可能危害人體。朱江指出,加拿大及英國等已立法禁售微塑膠產品,台灣及韓國等則成功推動當地政府訂立禁售時間表,綠色和平一直要求立法禁售微塑膠,港府至今未有回應。
◆微塑膠污染(見圖)
■模擬試題及答題指引
◆資料回應題
1. 根據資料及就你所知,指出微塑膠污染對環境及社會帶來的影響。
◇環境污染
報道表示海水含有微塑膠,情G普遍且嚴重,並危害自然生態,如綠色和平發布文獻研究,指烏頭、蠔、龍蝦和丁香魚等多達170種魚類及海洋生物體內發現微塑膠,破壞環境,影響生物生長
◇影響人類健康
人類進食受污染海產及飲用食水時,微塑膠會進入體內,而微塑膠生產時添加的化學物質及漂流時可能吸附毒素,或危害人體,導致醫療支出增加,加重社會負擔
◆延伸回應題
2. 試就你所知,從不同持份者角度評估取締微塑膠產品的困難。
解題
?「取締」指禁止市場再售賣微塑膠產品
?可由政府、生產商、零售商、消費者不同持份者的角度入手,考慮在取締相關產品時,他們會遇到的困難和阻礙
?若能提出解決困難的方法更佳
參考答案
政府角度
困難:面對商界反對
化妝品、個人護理產品、衣物等大量商品都含微塑膠,若政府要立法取締,將影響市場上許多公司運作及貨品銷售,政府將要面對商界大力反對。政府需與生產商、零售商、分銷商等達成共職,更可能需提供補貼,補償這些公司的損失,亦要經過足夠時間的諮詢及立法程序。
生產商角度
困難:要投放額外資源處理舊商品
許多現有產品都含有微塑膠,若要取締相關產品,生產商需要重新調整生產原料及程序,例如化妝品的配方,亦要尋找適當的替代品,屆時生產成本可能提高。另外,含微塑膠產品已經大量生產,並在市面販賣,若要停售產品,處理商品回收和棄置都需要額外的金錢和資源,也要避免因而衍生另一種環境污染。
零售商角度
困難:貨品加價 生意或受影響
羊毛出自羊身上,若新產品的生產成本比現有含微塑膠產品為高,產品售價也會上升,或會令顧客卻步或減少購買,零售商的收入或受影響。
消費者角度
困難:貨品加價 影響生活素質
因相關產品的生產成本或會增加,產品售價也會增加,消費者要付出更多金錢,才可買到同類產品,影響生活素質。他們或需要減少其他方面的支出,以補償增加的支出。
顧問教師:陳志華老師
[通通識 第46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