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海嘯後,發達國經濟受困,輿論當時猜測新興國會否把握機會急起直追,令經濟發展跟發達國脫u,「脫u」(Decoupling)成為一時熱話。但5年過去,世人看到的卻是發達國「收水」對新興國造成衝擊,突顯新興國仍未獨當一面。 未藉熱錢湧入推結構改革 曾任俄羅斯政府經濟顧問的艾斯倫德,早前在英國《金融時報》撰文,直言金磚四國錯過利用熱錢湧入的5年推行結構性改革的良機。他向本報指出,金磚四國的營商環境未獲足夠改善,普遍受困於嚴重貪污問題,政府本應在法治、基建、稅制和政商關係等範疇徹底改革,但迄今舉步維艱。 香港證監會前主席沈聯濤也認為,新興國在過去5年錯失了改革機遇。他以印度為例指出,印度本應利用過去5年進行結構性改革,加強基建投資、改變貧富懸殊局面,但該國政府沒有這樣做。 不過,沈聯濤對亞洲地區新興市場的前景仍然樂觀。他解釋道,區內各國對金融風暴的教訓記憶猶新,政府、銀行及企業均較謹慎,雖然難保個別企業出問題,但整體來講是「可駕馭的」。 馬凱碩堅信新興市場困境只是短期問題,他認為,印度匯率近月大幅波動,是由市場不理性行事造成,並不意味印度經濟從根本上出現改變。 發達國退市恐拖累本身復蘇 施雅德則質疑,發達國退市或不止影響新興國,甚至會拖累本身復蘇。他指出,一些分析假設發達國經濟會有明顯起色,但美國經濟指標表現參差,近年復蘇很大程度上「只是受惠於不可思議的財政和貨幣擴張」,如今聯儲局退市已勢在必行,「那麼增長在哪堜O?」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