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食物是作者鄒芷茵認識世界的雷達。看黃碧雲《烈佬傳》前,她問:「書中人吃了什麼?」已讀小說兩次的友人啞口無言。其他人因為緊湊情節而追看英劇《新福爾摩斯》,她再次定睛細看原著主角的早餐。
■內文摘錄
早上醒來,拿出昨晚帶回家的菠蘿包。麵包外層甜皮光澤已失;彷彿鋪上了一層從時間身上脫落下來的灰。年紀漸長,舊識四散,一個人在家安靜地吃早餐的時間愈來愈多。食物放了一夜,往往沒有想像中那樣可口;但在寧靜安穩的早上,能在預定的時間醒來,懶散地把菠蘿包丟在平底鍋裡煎,又覺得這樣的早晨不錯。
柯南.道爾(Arthur Conan Doyle)讓福爾摩斯(Sherlock Holmes)在貝克街221B號吃煎麵包早餐。小說裡的早餐有Toast、Rashers、蛋和咖啡。Toast應指Fried bread,即煎過的麵包塊,是英國早餐桌上常客;Rashers是預先切片的「煙肉」(Bacon),英國而言應指「煙脊肉」(Back bacon)。Sting有一首名曲〈Englishman in New York〉,第一句是「I don't drink coffee / I take tea my dear」,這是一首喻意豐富的好歌;而說英國人「不喝咖啡只喝茶」,其實只是歌詞的「劇情需要」。事實上,於十七世紀,「咖啡館」曾在英國掀起大型社會風波,雖然小說裡的福爾摩斯是英國人,但除了在早餐時間前已出門的日子,或者退休生活的早上會喝茶外,他決不錯過起床後的那杯咖啡。小說遍布福爾摩斯吃早餐、喝咖啡的情節,有的冷靜深沉,有的調皮幽默;面對一個清晨去了肉店嘗試刺穿死豬,然後在早餐時間跑回來,對著你格格笑、倒咖啡的英國男人,誰不會著迷?
面對某天將會停擺的時間,我們在量度死亡前進的速率以前不斷進食;用生存的欲念,每天順著宏大的時代巨輪來活下去——煎一下隔夜麵包,開懷吃喝,擁抱「吃」這種與生俱來的求生本能。早餐桌用不著很寬闊,也用不著坐滿一群食客,只要能放得下飲食可以呈現的各種浪漫意象,滿足生存的欲念就好。
普魯斯特(Marcel Proust)在《追憶似水年華》( Y la recherche du temps perdu)描繪維爾迪蘭夫人(Madame Verdurin)一邊細讀報紙上的大災難,一邊用牛奶咖啡泡一下牛角酥,嘴裡說「很可怕」,臉上卻掛著一派滿足。寫來滑稽,但合情合理。早餐時悄悄閱讀別人和自己的欲念。在一個寧靜、吃得非常庸俗的早上,我們展開一頁頁食譜和菜單,一口接一口,吃掉紙張上的文字、生存的欲念、時代的味道,以及感官的記憶。這些時候,世界變得很安詳。
……
(節錄自鄒芷茵〈福爾摩斯的煎麵包〉,《食字餐桌》)
■書籍簡介
《食字餐桌》
作者:鄒芷茵
內容:〈多情應笑叉燒〉、〈移動城堡裡的威爾斯乾醃脊肉〉、〈雲吞的年華〉等,作者巧妙融入文學趣聞與地方回憶,單看篇名已「食指大動」──既想翻書,亦想品嘗那食物香。
出版:後話文字工作室
售價:98元
整理:蔡康琪
圖:Furze Chan、資料圖片、網上圖片
鳴謝:後話文字工作室
[語文同樂 第37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