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體育與國民身分密不可分,透過舉辦大型體育項目可凝聚國民,甚至可緩和各國紛爭。聯合國把每年4月6日定為「體育促進發展與和平國際日」,認為體育鼓勵個人成長,並可成為跨越界線、消除隔閡的橋樑。不少大型國際體育賽事都能令政治對立的國家暫時放下仇恨,如2002年韓國和日本暫時放下歷史恩怨,合辦世界盃。
多元民族
巴西是足球大國,曾孕育出不少國際知名的球星,如球王比利、朗拿度等。巴西是個多元民族的國家,曾被葡萄牙統治,國內除了有拉丁美洲土著印第安人外,還有移民當地的葡萄牙人等歐洲人,亦有非洲黑人和亞洲人。這種民族多元亦反映在其足球隊中,例如近年躋身國際球星之列的尼馬,便是白人和黑人的混血後代,現任巴西國家隊總教練鄧加和球員卡卡則是純正白人。
1950年巴西第一次舉辦世界盃,佔盡主場之利卻在決賽不敵烏拉圭,全國人民十分失望,稱之為「馬拉簡拿之恥」(舉行決賽的球場)。當時仍是小孩的球王比利在一次訪問中回憶稱,「我從未見過父親哭,但完場後他因為巴西失去世界盃而哭」,反映巴西人對足球的重視程度,已成一種「國家意識」。
歧視問題
外籍球員的加入可能引來本地球員的不滿,甚至觸發歧視風波。中國足協的「有層次」海報引起爭議,但學者李峻嶸指其實香港也充斥種族偏見,例如討論球賽時仍有人稱呼外援球員為「黑鬼」。
2015年11月3日,港隊公布11月7日與緬甸友誼賽,以及月中世盃外圍賽與馬爾代夫及中國對賽的24人集訓名單,保連奴、辛祖、艾力士等新入籍的球員獲補選入大軍,而本地球員李嘉耀和梁諾恆等就列入替補。港隊前鋒陳肇麒在facebook說﹕「班本地後生仔練咁辛苦為咩?」有人認為他的言論有歧視成分,引起爭議。後來他接受傳媒訪問時重申,絕對沒歧視任何人,表示一向與外籍球員相處得很好,指他們有實力和身體質素,希望能幫到球隊,但仍需時間配合。
外籍球員
由於足球全球化,人口容易流動,來自不同地方的球員組成一國代表隊情G普遍。例如法國國家隊,已退役的韋拉、亨利等都是有名的歸化球員,施丹則祖籍非洲阿爾及利亞。2014年世盃冠軍德國隊,前鋒高路斯及普度斯基有波蘭血統,奧斯爾則是土耳其及德國的混血兒。
地方球隊引入外援球員亦愈趨普遍。港人熟悉的英格蘭足球超級聯賽實行「17+8」的外援政策,即是一隊由25名球員組成的球隊中,最少要有8名本土球員。現時香港隊亦有不少歸化球員,包括來自加納的高梵,本地球隊流浪和公民都曾羅致赤道畿內亞球員沙蘭當拿和路蘭。
團結vs.分裂
足球及其他大型國際賽事也可成為團結與和平的象徵,使政治上對立的國家暫擱仇恨。例如朝鮮半島曾受日本殖民統治,兩韓人民至今牢記日本的欺壓,但韓國和日本2002年暫時放下仇恨,合辦世界盃。而二戰後南北韓分治,但兩韓運動代表團在2002年的韓國釜山亞運會開幕式中手牽手、手持象徵兩韓統一的朝鮮半島旗進場。
因語言和文化不同,西班牙自治區加泰隆尼亞人一直以來認為自己是獨立的國家。獨裁者佛朗哥自1939年統治西班牙,一直打壓加泰隆尼亞人,足球亦無法倖免。佛朗哥規定所有球會不能使用非西班牙文名稱,球會會徽不能使用加泰隆尼亞旗幟,球迷亦不能攜帶加泰隆尼亞旗幟進場,加泰隆尼亞「被消失」。
西班牙足球勁旅皇家馬德里和巴塞隆拿,多年來互相視為眼中釘。巴塞隆拿是加泰隆尼亞人團結、有別於「西班牙人」的象徵,佛朗哥支持皇家馬德里,打壓加泰隆尼亞人成立的巴塞隆拿。1950年代,巴塞隆拿有意羅致阿根廷球員迪史提芬奴,但有傳聞指佛朗哥為爭奪這名球員向西班牙足協施壓,巴塞隆拿只好放棄,迪史提芬奴及後被皇家馬德里收歸旗下。
今日加泰隆尼亞人仍在爭取獨立,足球對團結民族仍有極大影響。認同獨立運動的球迷會在球場展示「加泰隆尼亞不是西班牙(Catalonia Is Not Spain)」的橫額。2014年11月9日,加泰隆尼亞舉行公投,以決定是否獨立。但西班牙足協警告,如果公投通過加泰隆尼亞獨立,巴塞隆拿會被踢出西甲。公投結果是加泰隆尼亞留在西班牙,但該地2015年大選,由支持獨立的政黨勝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