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編按:廣東珠江三角洲地區有「世界工廠」之稱,亦是香港近鄰,無論是人員往來或經濟合作都十分密切。不過,這間「工廠」也在靜悄悄變身,在經歷過勞動力成本上漲、「民工荒」困擾、經濟下滑等波折之後,珠三角不甘在科技創新、產業轉型上落後於長江三角洲(長三角),從廣東省到各市幾年前都推出鼓勵創新的政策,至今初見成效,「世界工廠」令人刮目相看,同時亦為香港帶來反思。
《明報》深度報道組本周起陸續推出「珠三角創新紀」系列報道,為讀者呈現珠三角的創新進展,今日第一輯是「世界工廠」中的工人被機械人取代的故事。
珠三角創新紀之一
近年來,「勞工荒」已成為珠三角工廠面臨的頭痛問題。廣東省政府去年啟動「機器換人」計劃,計劃在3年內投入逾萬億元人民幣資金,支持企業用機械人和自動化生產技術,代替傳統勞動力。現在,機械人已廣泛出現在珠三角的汽車製造、家用電器、五金、建材行業中的搬運、裝配、分揀、焊接、噴塗等工種,大批工人忙碌於生產線上的情景已不復見。
明報記者 楊立贇 佛山報道
廣東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的調查稱,今年農曆新年前廣東省有1027萬名外地工人,農曆新年後只有970萬人回粵,即又少了57萬工人。新一代勞工不願做又苦又累的工作,加上16歲至59歲的勞動人口逐年下跌,「機器換人」成為傳統加工製造業的應變之策。廣東省政府公布,從2014年至2017年,將投入9430億元(人民幣,下同,約1.15萬億港元)用於工業技術改造,協助1950家年收入2000萬元以上的企業「機器換人」。
勞工荒省政府投萬億助「機器換人」
位於佛山順德的電器製造商海信科龍機械人燒焊車間內,8台機械人同時開工,噴出藍色火焰,焊接電視機金屬支架;4名工人負責監工和打包成品。車間班長楊國成對本報表示,機械人燒焊的品質穩定,合格率接近100%。他拿起一個金屬支架感嘆道,「焊得多平整、光滑,每個都一樣,不像人工焊的,都是焊渣和油污。現在九成客戶簽訂單時都要求機械人焊接。」
楊國成6年前入職海信科龍,當年公司告知將引進機械人,並會培訓他們使用。他覺得是大勢所趨,但其他同事意見不一,有人覺得機械人「搶飯碗」,部分老工人要學習智能操作也有困難。未有機械人之前,燒焊車間共有24個工人,6年來共購入8台機械人,今年新購的兩台德國「KUKA」價值合共近百萬元。
「1個機械人(工作量)能頂4個工人」,楊國成說,如今人手減半,少了12名工人,每天產量還比以前多。按一個焊工每月5000元計,公司每年省下72萬元人工支出。能夠駕馭機械人的專業工人,現已成為緊缺資源,楊國成的師父也在學會相關技術後「跳槽」,另謀高就了。
學懂操作機械人 工人吃香跳槽
向海信供應機械人的佛山泰格威機械人科技公司的經理鄧敬忠說,海信能在26個月內收回機械人成本,從第27個月起,相當於有免費勞動力。乘荂u機器換人」之風,泰格威年收入幾乎翻倍,今年將過億元。公司總經理盧建新說,目前在傳統製造業使用機械人的投資回報比很高,中小企業約18個月收回成本,大集團購買的機械人更高級更昂貴,需時36個月回本。
同樣位於順德的家電業龍頭美的集團,自2011年起引入機械人,已累計投資20億元。美的集團副總裁胡自強對本報稱,美的有900多台機械人用於生產和物流搬運,生產效率提升15%。如生產中央空調的順德工廠中,一台重50公斤的冷庫器原需2至4人搬運,使用機械人後,1名工人按掣就可自動搬運;以前25人生產50部冷氣機,未來只需35人就能生產80部。美的計劃在3年內新增機械人1700台,後期每年以三成增幅投資機械人。
如今珠三角各市都在推廣「機器換人」,佛山和東莞是其中的「領頭羊」。《南方日報》報道,目前佛山約有120間企業使用超過3500台機械人,預計未來3年還需要2萬至3萬台;東莞政府已設立6億元專項資金推「機器換人」;廣東省在3年內將建成兩個機械人製造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