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香港電台製作的《鏗鏘集》以同班同學為題,探討我那一屆的港大法律學生為何會較活躍於公共事務,既出了律政司長袁國強、刑事檢控專員楊家雄等加入建制當官的資深大律師,又出了戴耀廷、張達明等親民主派的法律學者,還有我這個棄法律取新聞的另類法學生。其實答案很簡單,只要看一看我們入大學的年份就知道,那是1983年,香港前途問題風起雲湧之際,時代變化讓我們這一代的大學生政治覺醒。2014年,是另一個讓學生覺醒的年頭。
入學之年 前途問題風起雲湧
我還清楚記得,港大學生會為新生辦的迎新營在大學堂舉行,其中一個節目是就香港前途問題分組辯論,選項包括主權換治權,主權歸中國,但繼續由英國管治香港,有不少學生喜歡這個安排,「一國兩制、港人治港」是另一個選項,可行性受到許多質疑。
港大學生會寫信給英國首相戴卓爾夫人和中國總理趙紫陽,表明支持香港回歸中國,實行港人民主治港,這個舉措受到校內反對回歸的同學猛烈質疑,當時法律學院有不少師兄師姐恐怕回歸意味英式法制終結,加入了質疑行列,我和好些同班同學卻覺得,不應該支持延續殖民統治。學生會最終召開全民大會,激烈的辯論從晚上開始,一直到清晨才表決,大多數出席同學認同學生會立場,開啟了一代人的民主治港回歸願景。
總有些年頭 教一代人政治醒覺
在我的記憶中,打從1980年代開始,每一個10年裏,總有一兩個年頭,會發生一些動人心弦的事情,或喜或悲,令好一代人政治醒覺,就像1983年、1989年、1997年、2003年、2014年,在這些特別的年份入學或畢業的大學生,或會經歷畢生難忘的政治洗禮,他們日後的路向也可能因此改變。以我自己為例,我在中學年代便喜歡參加辯論比賽,辯題多數關乎道德倫理,進了港大後,很自然就加入了港大辯論隊,沒有料到的是,那個年頭大專學界的辯論題目,幾乎全是政治議題,例如兩個市政局應否取消,我被迫惡補時事及政治資料,以免出賽時啞口無言,大概就此培養了對時事的興趣,為日後走入新聞界全職工作打下基礎。
2014影響深 傳承自由民主夢
對我們這一代人來說,2014年是特別難受的一年,因為這一年裏發生的事情,把憧憬了30年的港人民主治港願景打得支離破碎,傷心程度雖然不及1989年,但和2003年很相似,左看右看都看不到出路,但我們不應忘記,這一年對年輕一代可能是影響深遠的一年,民主和自由的夢想就是這樣薪火相傳。
【劉進圖感言之三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