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新聞網海外版-加西版(溫哥華) - Canada Vancouver Chinese Newspaper
 
 
圖片
香港中文大學社會學系 教授趙永佳(liberal-snapshots.blogspot.hk)
放大
 

其他新聞
時事議題﹕吶喊25年 平反路漫漫
時事議題﹕港人年年毋忘六四
吳志森X通識﹕你有沒有歧視內地人?
試題拆解﹕如何助患者對抗乳癌?
當年今日﹕Education reform on mainland
[顯示全部題目]

[昔日明報]

 
港聞
 外國網站是寶庫

【明報專訊】■ 網上世界 語言不是阻礙

同學對使用英語資料可能有點抗拒,亦擔心不知如何搜尋所需資料。不過,在Google的世界,語言不是太大障礙,和以中文搜尋一樣,最大問題還是要清楚自己的探究問題、要找哪類資料。

今次我再以運動為例,說明英文資料的重要。我之前曾以英格蘭青年足球國家隊的球員資料,說明運動社會學中的相對年齡效應(relative age effect),重點是要找到英國「小國腳」的出生月份。我在Google打上「England Youth football team」(英格蘭青年足球國家隊),第一項搜尋結果是相關的維基百科網頁,有各年齡段的球員資料。這維基分頁有中文版,但中文版沒有個別球員資料,只有英文版才有球員所屬球會和出生年月日。但在16歲以下分頁中,也沒有所有球員的生日資料,於是我要把他們的名字在Google搜尋,在球會官網或其他網站就找到他們的生日。這些資料都是英語,但實在要使用這些資料時,不需要太高的英語能力。

我又曾以球員的轉會身價來分析各大聯賽中的貧富懸殊現象與全球化的關係。我只要在Google打上「five year football transfers」,第一項結果就是「transferleague.co.uk」網站,有各英超球會過去5年的轉會支出及收入。於是我就知道,過去5年英超「燒錢」最多的是曼城,共花了逾6億鎊來買球員,最窮的是水晶宮,只花了2100多萬鎊,相差約30倍!這些資料,當然都是英語的。

前幾年,我的一名學生是NBA迷,他以NBA的比賽資料來說明全球化對NBA的影響。他在一個叫「www.basketball-reference.com」的專業網站中,找到大量有關NBA的資料。他以其中每季每隊的平均「步伐」(Pace,即每場48分鐘比賽每隊的控球次數)數據,來評估NBA比賽速度的演變。他的結論是自1990年代中加入外國球員開始,NBA的比賽節奏有下降趨勢,因為美國本土以外的籃球比賽速度,普遍比NBA慢。另外,外國球員較善射三分球,所以NBA的場均三分球起手次數也從九十年代開始上升。更有趣的是,他也分析了外國球員加入NBA之後的適應。他以達拉斯小馬(Mavericks)的德國名將魯域斯基為例,說明他如何以外圍投射為主攻變為得分比較平均(外圍加籃底)的比賽風格。雖然分析較粗疏,但他以豐富的籃球知識再配合英文網站的大量資料,寫成一份不俗的報告。

我常告訴學生,資料不限形式,都可大派用場,重點是要配合具體探究的問題。有些課題,大膽以英語搜尋,會事半功倍。

 
 
今日相關新聞
不要避用英文素材
外國網站是寶庫
[顯示全部題目]

 
廣告 advertisement
 
 
廣告 advertisement
 
 
2017�𧑐�𤩎撅閙�� 2017��鞎∠鸌���1&2 �亙熒���暑181
 
 
 
主頁 ,  聘請 , 招租 ,
商業招租  ,  出讓  ,  補習  , 
招生  ,  各類服務  ,  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