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反修例風暴以來,終審法院首席法官馬道立繼於年度資深大律師委任典禮後,第二次公開發言。他昨天出席香港中學校長會舉辦的教育論壇,致辭時以「今日學生,明日領袖」為題,呼籲學生要成為未來的領袖,應具備「社群意識」(sense of community),要包容(tolerance)、尊重(respect)和妥協(compromise),並指法治不止尊重個人權利,更需顧及公眾權利。
稱教師應指示正確方向
馬道立發言稱,他一直在法律界工作,或沒資格探討教育,但相信大眾會認同教育須讓學生融入社會。他認為社會的基石是包容、尊重及妥協,並指出這3項元素亦是社群意識的根基,認為現今學生應從教育中學到社群意識,教師也應為學生指示正確方向。
稱不宜狹隘詮釋權利自由
法治精神本質不可簡單闡釋
他說法治的基石,包括市民的自由與權利,以及獨立的司法系統去執行法律,而法治的中心不僅僅是尊重個人權利,還需尊重他人的權利。他又指當行使自由和權利達至極限,與不同意見人士的合法權利和利益有所矛盾時,案件的判決將無可避免具爭議,法庭需謀取平衡,尊重個人權利之餘,還需顧及公眾權利。他說大眾不宜過分直接、狹隘和硬邦邦地詮釋權利和自由,即使在社會困難的時刻,法治精神本質上仍是不可簡單闡釋(the spirit of the law is by its very nature an imprecise concept even at times elusive)。
陳文敏:料磨心轉移法院 判決將受質疑
湯家驊:理性角度出發不會成磨心
他又稱,要說服別人,證明法治存在,有兩個步驟。第一步為認清相關制度和法例(identify infrastructure),如《基本法》第三章列出香港居民的基本權利和義務,包括選舉權,結社、集會、遊行、示威的自由等。第二步是考慮理論是否與現實相符(reality matches theory),即法庭在日常案件中如何判決和判決時的透明度。
港大法律學院教授陳文敏表示,修例風波至今警方成了磨心,相信拘捕大批示威者後,磨心將轉移至法院,無論將來法院判決被告罪成抑或脫罪,都會有人質疑判決,令法院置身風眼中。他稱法院經歷佔中七警案等具爭議案件後,亦要澄清法院判決獨立,有案件判決與部分人政見相同、相異都是無可避免,只能盡量獨立及平衡。
行政會議成員、資深大律師湯家驊說,自由、權利在法律上都非絕對,國際討論上亦提到,行使的同時亦要尊重他人的自由與權利。至於會否憂慮法庭日後變成磨心,他稱,若有人在判決不如心中期望時,作出不顧他人權利、自由的行動,才可能令法庭變成磨心,「若大家從理性角度出發、認清國際標準,便不會令法庭成為磨心」。
郭榮鏗:相信言論對象包括當權者
法律界立法會議員郭榮鏗說,以他所認識的馬道立,相信言論對象不止學生,亦對警方、當權者有同樣呼籲,希望社會各界都能夠包容、尊重及妥協。香港中學校長會(HKAHSS)為紀念成立55周年,於9月和昨日舉辦兩場教育論壇,昨日為論壇第二部分,以「教育論壇2019:課程的未來?未來的課程」為題,邀請各界人士就未來的教育方向分享。
明報記者
(反修例風暴)
■明報報料熱線﹕inews@mingpao.com / 9181 46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