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有關注長者組織認為,本港隱蔽而同住的「病弱雙老」愈來愈多,惟政府只是表面上推廣家居安老政策,實際上送飯、陪診等服務也要輪候1年,遑論用以辨識隱蔽長者。有立法會議員建議政府增撥資源,讓關注長者團體增聘人手,縮減長者服務所需的輪候時間。 社協社區組織幹事吳衛東表示,隨茪H口老化、核心家庭普遍等情G,本港愈來愈多病弱雙老,大多住在深水黤斥貧窮的社區中,人生大半時間相依為命,較少與他人接觸,由於生活隱蔽,即使有病亦不懂求助,更難以被外界察覺。他稱這些長者拒絕住進社署安老院,「老人家覺得自己住較自由,住安老院要按時開燈關燈,聽收音機、出戶外甚至吃飯也要被管荂C」 他認為,政府近年推廣社區照顧服務,理論上能方便長者遇上問題時求助,繼而走出隱蔽,但簡單如送飯、陪診、助長者洗澡等服務,也需排期近1年,輪候宗數近1萬宗,令不少長者在有需要時仍是靠自己,需求無法被發現,「長者的需要很多時是即時的,不能等一年後才幫」。 吳衛東續說,雙老同住,其中一方往往有長期病、認知障礙等問題,需由另一方照顧,惟長者易有病痛,不能時常顧茼悁鞢A有時去看醫生也不敢留院,這些長者大部分長期受壓,已經瀕臨抑鬱邊緣。他又批評,政府雖然設立長者住宿暫託服務,但使用前要查找空位、與社工確認需求、通過審查等,完成手續需時兩周,根本無法應長者之所急,「政府只是表面上推廣家居安老政策,實際上人手及資源不足,難以達到實際成效」。 張超雄倡政府增撥資源 一直關注長者問題的立法會議員張超雄同意,本港有不少長者隱蔽在家,難以辨識,即使偶有非政府組織發現他們,長者亦未必對組織的活動感興趣,「要幫隱蔽長者其實好難,光是找他們出來已經是大海撈針」。 張超雄認為,找出隱蔽長者後,還要縮減社區照顧服務的輪候時間,建議政府增撥資源,讓各關注長者團體增聘人手,找出需要幫助的長者,並培訓新人為長者送飯、陪診等,「長者在家居需要的很多服務,例如陪診和}涼,其實都不是難做,只要有資源請人,情G就會好轉」。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