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舊皇都戲院除了有不少「古董」,前帶位員何福和亦娓娓道出昔日舊戲院運作。他說,每逢新片上映,他總與同事走出戲院露台,一步步走到正門大型浮雕「蟬迷董卓」,貼上電影海報;遇蚗u先場的西片,由於拷貝只得一套,就會「走畫」——駕電單車從另一戲院取拷貝,放映師將拷貝放入以碳精作燃料的放映機,才能播放電影。 近年皇都正門的大型浮雕在廣告板除下後才重見天日,何福和說,昔日該浮雕同樣「無人理」,他與同事會在該處貼上「今日上映」的新片海報,「不日上映」的電影海報則貼於戲院另一邊的外牆,早年的電影海報更是手畫,「(現時商場外地舖)髮廊位置是美術部,畫完(海報),我們就貼上去」。 畫面黑掉就知放映師打盹 昔日皇都、中環舊皇后戲院與九龍舊麗聲戲院聯成一線,放映首輪西片,何福和說,有時電影是優先場,拷貝得一套,就用電單車「走畫」,他都「貪得意」坐過這輛電單車,穿梭於皇后與皇都之間。他稱,一般會一間戲院先放映,另一間在該戲院散場後10分鐘上映,換言之「走畫」時間只有10分鐘,「電單車在道路上穿插,很快的,不會塞車」。塞車倒不會,壞車曾發生,「那就『打的』(乘的士),戲院會先播其他東西,賣廣告,以免觀眾起哄」。 何福和曾將「走畫」運到的拷貝送上「機房」(放映室),「天台有一條很斜的鐵梯連接『機房』……跑上去很索氣」。他說,皇都的放映機以碳精作燃料開動,放映師須不停調整機內碳精棒之間的距離,以免光源不足令電影中斷,「畫面突然黑掉,就知應是看機的人(放映師)打盹」。 皇都前身是1952年建成的璇宮戲院,創辦人歐德禮當時引入不少歌舞表演;皇都營運期間亦成為日本、台灣等地的歌舞團演出場地。皇都可作戲院、表演場地,何福和指關鍵在於電影銀幕在按掣後可升上頂部,騰出空間成為表演舞台,「那時的科技已經可以這麼厲害」。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