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與何福和走入北角舊皇都戲院的商場,聽茖鉹f述歷史,像穿越時光隧道,回到皇都見證上世紀八九十年代本港電影的黃金歲月——大堂掛上「全院滿座」告示、持「超等」票的觀眾乘搭人手操控的銅閘升降機徐徐入場、職員跑上「機房」向放映師遞上「走畫」送來的電影拷貝。年屆66歲的何福和曾於皇都帶位10多年,他說,皇都是人生最長的一份工作,昔日戲院內有不少「古董」,他相信「古董」之一的銅閘升降機只是封蚢苤A藏於商場的工程公司牆後。
戲院結業至今21年,新世界近日申請強拍,並擬保育舊戲院的相關部分,何福和冀對方保留皇都尚存舊物,讓「老臣子」能舊地重遊。
文︰岑詠欣 圖:曾憲宗
盼戲院古董保留 舊地重遊
皇都戲院1959年2月開業,訪問當日,何福和帶記者到戲院附近走一轉,戲院已改裝為桌球會,商場則有水果檔、工程公司、眼鏡店等。他憶起當年戲院的佈局——商場入口的眼鏡店是售票處,側旁水果檔是地下「堂座」入口,走上桌球會樓梯便見最貴的「特等」位,工程公司位置則是接載持「超等」票觀眾上樓的銅閘升降機,「我估那部升降機還在」。何福和形容銅閘升降機是戲院「古董」,由專人操作,他亦曾「客串」該職,「先拉閘,然後有道鎖匙(控制)……銅閘要每周用擦銅水擦一次」。
16歲入職 邊帶位邊看戲學英語
何福和在皇都先後工作10多年,他憶述1968年加入皇都時年僅16歲,是同期最年輕的職員,「那時剛小學畢業,不太懂英文,但帶位很易做,只需認得(戲票)號碼」。1960年代的皇都主要放映西片,如《齊瓦哥醫生》、《賓虛》等經典,他說,一邊帶位一邊從電影學英語,「美式與香港英式的英語不同,在港我們會說『goodbye』,美式則說『so long』,意思都是說再見,這些溝通文化是無法從書中讀回來」。
電視機在六七十年代屬奢侈品,皇都的帶位員儲兩個月錢便可買黑白電視機。何福和笑稱,最欣賞戲院福利好、有人情味,「月薪280元,算高了,每月有4張『超等』位贈券,一年出14個月糧,現時去哪塈銦H」他最記得憑蚚B外的兩個月薪水,家人再付百多元,就買到時值700多元的「聲寶牌」黑白電視機,「那時無身鞊瓞(1967年推出免費電視廣播服務),大家看得很開心」。
十六七歲的小伙子總想往外闖,何福和在皇都做了約兩年就辭工,之後做過打字學徒,又到中環股票行做「Office Boy(寫字樓雜工)」,亦做過油漆學徒,「那時大家都說,戲院帶位沒出色,應學一門技能」。然而,他於1984年還是應當時戲院經理邀請,返皇都帶位,一做13年,直至戲院1997年2月結業。記者問他曾否為名人帶位,他笑稱見過關德興兩三次,「有次他來看電影,我帶他坐(樓上)『超等』的H1位,他筆直地坐荂A我叫他一聲『關師傅』,他亦向我打招呼」。
常「全院滿座」 見證港片黃金歲月
八九十年代正值港產片黃金歲月,何福和說,皇都加入嘉禾院線,播放港產片,「後期播嘉禾(電影),成龍,我們都看到厭了」。他憶述,平日每天放映5場,周六加開晚上11時半的午夜場,周日加開早場播卡通片,最旺時期的大堂常掛荂u全院滿座」告示,甚至有人企圖從散場出口竄入看戲,農曆新年前則最辛苦,「年三十晚在午夜場後,加開『深夜場』,凌晨兩三時才散場」。
皇都外觀最具特色是其頂部的拋物線形混凝土桁架,是這幢一級歷史建築的標誌,何福和亦喜歡皇都的建築結構,偶爾經過會望一望懷緬,「天台個拱型(桁架),以前工作乏悶時會走上去,(結構)很穩陣」。他希望申請強拍的新世界保留戲院,活化後作展覽、表演場地,培育年輕一代,「始終有感情,生於斯長於斯……(離開)10多年後又返去做,還要做到結業,即是有緣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