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馬建昨按原先安排出席大館兩場演講,各吸引逾百人入場,當中有講者在開首宣讀聲明,批評大館最初取消借出場地辦講座的安排,亦有與會者聽畢馬建演說後,認為他立場「客觀」,不覺得他利用講座「促進其政治利益」。有內地學生更認為大館當初做法唐突,「在內地也不會這樣」。 講者讀聲明 會場職員一度禁記者筆錄 馬建昨首場講座以「香港文學透視」為題,與香港作家韓麗珠及吳美筠同台,吳美筠發言前先宣讀聲明,指大館當初取消馬建演講的做法侵犯寫作自由,對此失望。她宣讀聲明時,會場管理人員一度禁止記者筆錄,並要求刪除錄音和不可出版,會後吳美筠表明歡迎媒體引用。講座上3名作家大多談文學創作以及遣詞用字等話題,沒觸及政治。 聽眾民主黨前主席劉慧卿向馬建問及香港政治環境會否影響作家創作,他說對於政治或其他因素而傷害文字或藝術,香港作家或讀者會感憤怒。 馬建第二場講座以其新作《中國夢》為主題,吸引近200人到場,有數十人因滿座而未能進場。馬建提及新書講述一名中國人在經歷文化大革命後要宣揚「中國夢」感無奈及矛盾。演講大部分集中於其著作內容。他又提到,自己與身在中國內地的親友以「微信」聯絡時,親友要以錯別字或符號避開中國網絡審查。 參與講座的港人王小姐會後說,不覺得馬建的演說「有政治宣揚」,並指若馬有「政治問題」,也不會獲准入境,批評大館做法過激。參與講座、居港近30年的德國人Peter說,閱畢《中國夢》後確定了他對中國政府不重視人權及法治的看法,認為馬建新作可讀性高,認為大館原先決定「背後有人指使」,批評大館「愚蠢」。有內地來港碩士生認為大館做法「唐突」,「在內地也不會這樣」。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