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中國在回擊美國的貿易指控時,創造了一個新詞:貿易霸凌主義(Trade Bullying),內地民眾對「霸凌」一詞十分陌生。原來,這一譯法是自台灣引入,本來多是指校園內的欺凌行為,現在用來描述國際關係,在內地民間網上引起熱議。 一般而言,翻譯外來詞彙有一個基本原則,首要應考慮是否有對應的本土詞彙,然後再意譯,實在不行才用音譯,從bullying一詞看,中文堨豪荋N有欺凌、欺負等現成詞可譯,為何要音譯造個「霸凌」新詞呢?從中方對美方行為的批判看,「霸權主義」(Hegemonism)、甚至「貿易帝國主義」都算貼切,為何要整出一個不倫不類的「霸凌主義」來呢? 對講究遣詞用字的內地官方文宣來說,用什麼詞不用什麼詞,其實背後都有諸多考慮。儘管官方未作出解釋,但網民的智慧總是無窮,有人就看出了箇中奧妙,如「霸權主義」主要指一國利用經濟和軍事實力,對他國政治上的干涉或侵略,冷戰色彩較濃,定性也較嚴重;按維基百科解釋,「霸凌」則是透過對受害人身心的壓迫,令受害人感到憤怒、痛苦、羞恥、尷尬、恐懼以及憂鬱。也就是說,「霸凌主義」遠較「霸權主義」溫和,「霸凌主義」不具有識別敵我的含義,只是對不良行為的針砭,套用內地官方話語形容,「霸權主義」是「敵我矛盾」,「霸凌主義」則屬「人民內部矛盾」。而且,「霸權主義」主要描述施害者的行為,「霸凌主義」則更側重受害者的感受,指控對方「霸凌主義」,也無意間塑造了本身可憐、委屈的形象。 「bullying」在西方語境中多用於指校園內學生對學生的欺凌行為,內地官方可能覺得用此詞來作國際文宣淺顯易明,較為貼地。殊不知「霸凌主義」在國際政治中屬生僻詞,並不接地氣。在內地民間,更引起諸多疑問,一個文告不能令人一目了然,讓人清楚了解,不管辭藻有多少微言大義,都是失敗的。 不過,明白了中方用「霸凌主義」來批判美國的良苦用心,也就可以大致判斷北京對今次貿易戰的基本取態,以及貿易戰的後續走勢。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