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資料A
照片為2013年8月,積極為香港南亞裔人爭取權益的融樂會聯同少數族裔學童請願。
照片(圖A)中學童手持的標語﹕
?我們重視學中文
?一齊同學 未能同樂
?孩子並不笨,中文非母語 我學不好 不是我懶惰
?We want fair treatment
◆資料B
各持份者對現行融合教育政策的意見
?校長﹕
學校沒有動機主動推行融合教育,主要因為政策。大多數有特殊教育需要(SEN)學生由政府派位,若學校獲派較多SEN學生,且混雜不同類別,對學校是傷害,政府資助只是杯水車薪。
?教師﹕
照顧不同學習需要的培訓是必需的,但學校行政上難以安排,代課教師未必能取代原任教師,就算完成專業課程,現實中教師的課擔太重,未能有足夠空間支援SEN學生。
?SEN家長﹕
我只希望子女得到公平對待,擔心入讀特殊學校後被負面標籤及得不到較好發展。但主流學校的支援策略很單一,例如只是加時、放大試卷,非按學生的不同需要而改變支援方法及形式,感到沒有成效。
?普通學生家長﹕
有些SEN學生會玩到沒分寸、破壞秩序,影響其他同學的學習,如果太嚴重,就應該將他們抽離到特殊學校。資源分配上當然要合理,若他們的資源是普通學生的兩倍,那就不好。
?普通中學生﹕
我小學時不會和SEN學生做朋友,因為他們無禮貌……不過上中學後知道他們有時控制不了情緒和行為,便沒那麼介意了。
?SEN學生﹕
小學小休時……有一次被全班人追,不知道為什麼。老師覺得我是有問題的學生,因為我不乖、不聽課,喜歡玩拖鞋。
?特殊教育專家﹕
分流教育和融合教育的目標、理念、師訓、師資完全不同,教育的效率、效能也各異。在有限的資源和缺乏配套下,融合教育的難度更大、成效更低,甚至出現不良乃至惡性融合的負面影響。在社會公義方面,公平及可融合性,是兩個對融合教育十分重要的概念及先決條件。入學機會平等,不一定代表教育公平,沒有可融合性的保證,對SEN學生及其他學生同樣教育不公平。
◆資料C
綜合《明報》報道
平機會認為,融合教育的核心價值是提供平等的學習機會,維護基本權利以體現社會正義及公平。接受融合教育的殘疾兒童,無論自我形象或學術成就都有所提升;其他學童透過與殘疾同輩協作學習,明白到人與人之間的差異,了解不同人的需要及溝通模式,待成長後更有能力接受多元文化、尊重差異。
這些品質不單是全球一體化下職場所需的競爭技能,更是建立平等包容社會的重要基石。平機會透過執行現有4條反歧視條例,協助政府消除制度上的不公平和歧視,以推動平等教育機會。
◆資料回應題
1. 「香港現行教育政策未能為所有學生提供公平的學習機會。」資料A和B是否支持這看法?解釋你的答案。
2. 根據資料B,解釋不同持份者在目前針對特殊教育需要(SEN)學生的融合教育政策下面對的價值取捨。
◆延伸回應題
3. 你認為推動所有學生享有公平的教育機會為何重要?參考上述資料及就你所知,解釋你的看法。
(答題指引見另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