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加、美簽訂條約﹐讓兩國政府互相交換居民的銀行資料﹐打擊海外逃稅。由2014年至今﹐加拿大聯邦政府已向美國稅局提供160萬加人在本國的銀行紀錄﹐受牽涉的人往往被視為有可能海外逃稅。
先移民美國再轉加發展 台灣人居多
特許會計師梁萬邦表示﹐該政策對於早期先移民美國﹐後期才轉到加拿大發展的華人(以台灣人居多)會有較大影響。因為他們由美國遷居至加拿大時﹐可能仍在美國保留有一定資產﹐而當事人未必向加拿大政府申報這些資產。他們便可能因為美、加互通銀行紀錄的機制而被翻舊帳。
至於直接移民到加拿大的中國或香港的華人則不受影響。
梁表示﹐早期較多台灣人移民美國﹐及後可能各種原因而轉到加拿大定居。
他舉例﹐有華裔移民或會在美國買了油井﹐只要油井能產油﹐便有固定收入﹐這些移民退休後﹐可能到加拿大定居﹐如在美國的油井收入沒向加拿大政府申報﹐便可能受影響。
又如一些年輕人的祖父母當年移民美國﹐但父母則帶茈L們移居加國。留美的祖父輩則可能成立家庭財產信託﹐受惠於這個信託﹐才得十多歲的年輕人﹐可能每月固定有一筆錢存入其在美國的銀行戶口。過去﹐加拿大稅局對此毫不知情﹐但加、美稅局互換資料後﹐加拿大稅局便可能因此而揭發事件。
梁指出﹐在兩國互通資料下﹐美國稅局亦可能發現留在當地生活的加人﹐在加國有其他收入。但由於加國的稅率較美國高﹐故在美國暪稅的機會不大。
梁又指出﹐國與國之間為打擊逃稅、地下經濟、走私等﹐建立合作關係亦無不可﹐但始終兩國的國策、營商環境不同﹐如兩國在交換銀行資料上﹐沒有管制﹐便會侵犯個人私隱。
加拿大稅局自2014年至今﹐已向美國稅局提供160萬名加人的資料﹐加人被共享的資料每年遞增。至於美國稅局提供多少留美加人的資料﹐加國稅局則一直拒絕披露﹐並表示法例並未要求當局一定要向外披露有關資料﹐除非納稅人本身向稅局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