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現今資訊科技發達,通過網絡平台,「共享」的概念得以在世界各地發展,成就「共享經濟」的興起。在「共享」潮流下,共乘服務在全球各地的發展非常迅速,各處都有不同公司開發共乘服務,而且規模龐大。雖然「共乘」在本港引起不少爭議,但市場需求殷切,其在本港的定位值得反思。讓我們透過總部位於美國三藩市的網約車公司Uber的數據,加深對共乘服務的了解吧。
■Uber美國用戶特徵(圖)
解讀
? 在美國用戶的性別上,男比女多4個百分點。至於年齡,在美國使用Uber的大多是年輕人,有65%用戶屬16至34歲,55至64歲只佔6%。雖然人們大多認為Uber的市場以市區為主,但根據圖表,市區及近郊用戶的百分比相若,分別是46%及48%,可見Uber的需求不止在市區,在近郊地區也有一定需求
■Uber及的士車輛數目(棒圖)#(圖)
◆Uber及的士每日載客宗數(線圖)#(圖)
解讀
? 以紐約市為例,自2015年1月Uber的每日載客宗數持續上升,同時的士載客宗數持續下降。2018年1月起,Uber的每日載客宗數超越的士。2018年10月,Uber每日載客有超過47萬次,的士只有約30萬次,相差逾16萬次。可見在出租車市場上,Uber開始取代的士的領導位置
? 導致上述現象的其中一個原因,可能因Uber擁有龐大的車輛服務團隊。2015年1月,紐約市的士的數目比Uber多約一半,但到同年7月,Uber車輛數目已經超越的士。2018年10月,Uber已有超過7.5萬輛車,的士則下降至只有約1.5萬輛,兩者相差4倍
■Uber美國司機特徵(圖)
解讀
? 根據圖表,Uber司機主要是白人(37%),其次是黑人/非洲裔(18%)、西班牙裔/拉丁裔(16%)及亞洲裔/太平洋諸島國人(15%),有6%屬其他種族。由此可見,超過一半美國Uber司機屬於非白人種族,而且種族類別多元化
? 司機年齡方面,30至39歲的佔比最高,有30%,其次是40至49歲及50歲或以上群組,分別有26%及24%,可見司機年齡分佈較平均。性別方面,大部分美國Uber司機是男性,佔86%。值得留意的是,接近一半司機擁有學士學位或更高學歷
■數看Uber香港2018
Uber香港於2018年12月公布該年部分營運數據,部分資料能反映港人的生活習慣及過去一年的社會大事,相當有趣。
9月超強颱風「山竹」
- 超強颱風「山竹」2018年9月襲港,本港多個公共交通網絡癱瘓,但在9月17日(山竹吹襲後首個上班日),不少港人仍冒險力求準時上班。當日成為全年香港重要日子*中Uber乘車次數第三位,僅次於10月16日港鐵4線故障及2018年元旦
06﹕*香港重要日子包括元旦、情人節、世界盃總決賽(7月15日)、超強颱風山竹後首個上班日(9月17日)、港鐵故障(10月16日)、萬聖節前夕(10月31日)
——資料來源:Uber香港
250次﹕其中一名用戶於2018年以Uber來回香港國際機場近250次
79個﹕Uber香港用戶2018年於海外79個國家或地區使用其服務
13%﹕全年的Uber行程中,有13%由非本地Uber用戶使用,以來自美國、英國及新加坡的佔最多
■思考問題
1. 你認為有哪些因素令共乘服務在本港興起?
2. 指出及解釋政府在處理本港共乘服務帶來的爭議時,或會面對的阻礙。
文:蔡嘉嘉老師
圖:資料圖片
[通通識 第56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