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瑪嘉烈醫院爆出醫療風險警示事件。一名因靜脈血栓而需每天注射抗凝血藥(俗稱薄血藥)的男病人,在接受活肝組織化驗前兩小時,仍被注射抗凝血藥,結果在抽驗的3小時後,其腹膜大量積血及右肝葉出血,致失血性休克,最終不治。院方承認,病人一般在抽取活肝組織前至少24小時,應停止注射抗凝血藥,會成立委員會調查。肝膽胰外科專科醫生潘冬平指出,在化驗前兩小時注射抗凝血藥,危險性很高,相信是導致病人失血及死亡的重要因素。 一名60歲男病人去年11月27日,因氣促到北大嶼山醫院急症室求醫,轉送到瑪嘉烈醫院內科病房治理,翌日因呼吸系統衰竭,轉送到深切治療部。今年1月3日,深切治療部醫生安排病人接受電腦掃描,顯示病人有氣胸,肝臟多處有早期膿腫,並有深層靜脈血栓的情G,遂處方抗凝血藥,每日為病人注射。 1月9日,病人肝酵素上升,內科建議為病人抽取活肝組織化驗。同日下午3時,深切治療部如常為病人注射抗凝血藥,內科醫生則在兩小時後抽取活肝組織化驗。病人於當晚8時許出現失血性休克,醫護人員為他輸血及加強強心藥物,腹部電腦掃描造影顯示病人腹膜大量積血及右肝葉出血,醫院先後3次為病人作止血手術及程序,病人至1月12日凌晨約5時心臟停頓不治。 注射後兩小時抽取活肝組織 醫院承認,抽取活肝組織前最少24小時應停止注射抗凝血藥。醫院對事件感到十分難過,已列為醫療風險警示事件,並向醫管局總辦事處通報,院方會按程序成立根源分析委員會,調查事件經過及作出建議,將於8星期內向醫管局交報告,有關個案已呈報死因裁判官跟進。 專科醫生:嚴重流血風險正常僅2% 肝膽胰外科專科醫生潘冬平指出,在抽取活肝組織化驗前兩小時注射抗凝血藥,危險性很高,相信是導致病人失血及死亡的重要因素。他相信今次事件涉醫生在化驗前檢查出現遺漏,亦可能因深切治療部及內科之間溝通有誤。 他指肝臟雖有較多血管,但正常抽取活肝組織化驗導致嚴重流血風險僅2%,該病人本身有注射抗凝血藥,屬較高風險個案,需由醫生評估。他解釋,抽取活肝組織化驗並不緊急,而在抽取組織前,醫生需為病人驗血,檢查病人的血小板、血凝固指標是否正常,以及有否停用薄血藥,若驗血結果不理想,需延遲化驗,或注入血漿更正血液凝固。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