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政府計劃在2021年通車的「將軍澳—藍田隧道」(下稱「將藍隧道」)全面實施不停車繳費,所有車輛劃一收3元,車輛需在擋風玻璃貼上設無線射頻識別技術(RFID)的標籤,車輛過隧道時,識別系統如龍門架等會讀取車輛標籤資料並自動扣費。政府又計劃其後分階段在所有收費隧道及道路引入不停車繳費系統,預計2025年之前全面推行,屆時所有車主都要在車輛上貼上標籤,以不停車繳費方式繳付路費。
明年派識別標籤 首個免費
運輸及房屋局昨向立法會交通事務委員會提交的文件顯示,當局計劃在將藍隧道全面實施不停車繳費,運輸署擬於2020年第3季開始,向登記車主派發設無線射頻識別技術的標籤,標籤要貼在車頭擋風玻璃,而車主要預先向運輸署登記銀行戶口或信用卡等,車輛經過隧道時,系統會偵測車輛的標籤並自動扣費。系統亦設自動車牌識別攝影機,可拍攝車輛及車牌,若車輛沒貼相關標籤或系統未能成功扣費,車主會接獲短信通知,須在7日內補交費用(見圖)。政府會免費向車主派發首個標籤,其後申請新的標籤則收費。
紅隧東隧料2023推 西隧欖隧收回後推
文件又透露,政府計劃斥資9.5億元,分階段在其他政府收費隧道及道路推行不停車繳費。政府計劃在將藍隧道電子收費系統引入後兩三年、即2023至2024年,在紅隧、東隧等政府隧道分階段引入系統,而西隧及大欖隧道則會在政府收回專營權後,分別於2023及2025年引入,屆時不再設人手收費通道。運輸署會在今年開始籌備工作,包括移除收費亭、加設架空門架等,亦會要求隧道承辦商及不停車繳費系統供應商,培訓現有隧道收費員,讓他們可轉任其他職位,例如檢視影像和追討隧道費等。
運輸署計劃將來強制規定車輛要以不停車繳費方式繳付隧道費。現時本港電子道路收費系統只有快易通(Autotoll)一間供應商,文件指出,將透過公開招標委聘供應商負責不停車繳費系統的收費、追討欠款等,亦會要求供應商提供額外的自動付款方法,但未有提及供應商會否收取行政費。
運署稱標籤不附車主個人資料
至於私隱問題,當局表示標籤不會附有任何可顯示車主身分的個人資料,運輸署正諮詢個人資料私隱專員公署,進一步研究如何減低後端系統的個人資料私隱風險。
城市大學電子工程學系副教授鄭利明稱,無線射頻識別技術已非常成熟,現時快易通及中港口岸車輛過關設施等,都有使用相關技術。他又說,日後全面引入不停車收費時,若不同類型車輛有不同收費,可透過加設感應器,避免車輛「造假」,「例如可安裝高位及低位的感應器,分別偵測貨車和私家車,若低位感應器偵測到是私家車使用隧道,但收費時收取了貨車的費用,則顯示有私家車貼了貨車的標籤」。
資訊科技界立法會議員莫乃光認為,雖然不停車繳費系統的標籤載有車輛資料,或令車主行蹤等資料被收集,但他說,現時全球定位系統等技術已會收集行車資料,形容使用科技與私隱是「取捨(trade off)」,關鍵是要確保資料不會被用作其他用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