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近40年前,北京地下詩歌、沙龍聚會活躍,被形容為「逆種」的美術編輯黃銳、繪圖工馬德升,公開主辦尚不為官方接受的「星星美展」,結果展覽被禁,催生十一屆三中全會後的首次有組織遊行,提出「要政治民主,要藝術自由」的訴求。回顧往事,已是著名畫家的黃銳認為當時環境相對寬鬆,不像現在愈收愈窄;他說現在他不會走上街頭直接為自由吶喊,選擇用作品說話,「我的作品是和藝術自由綑綁在一起的」。
明報記者 劉利 北京報道
在北京五環外的鄉郊,黃銳3萬多呎的大宅堙A擺放茈L的多幅創作,包括「數字系列」,其中有「64」這樣的敏感數字。黃銳說這批畫絕對不可能在內地展出,只能送到外國辦展。而這類作品就是黃銳所說的「介入社會政治主題或運動」的一種方式。1979年秋天由黃銳策劃的「星星美展」,被認為是中國當代藝術史上的重要事件。學者和評論家也將星星美展放在1970年代末至1990年代的中國當代藝術背景上加以討論,因為那次展覽直接影響後來的「85美術新潮」和「89現代藝術大展」。
國慶前夕辦 公安緊張扣作品
黃銳說,他並不是刻意要辦星星美展,「鄧小平是個挺務實的人,十一屆三中全會後,重新審定文化大革命和怎麼評價老毛(毛澤東),這是大環境。還有一些小情G,當時北京年輕人開始精神自省,出現了地下詩歌、沙龍活動等『亂七八糟』的活動,我也有接觸;可是當時我在學畫,只想茈峸i覽表達自我」。星星美展的參展人王克平後來在一篇回憶文章說,黃銳也是當時「北京之春」、「西單民主牆」的活躍分子。
1979年9月27日清晨,黃銳、馬德升、王克平、艾未未、毛栗子等23名藝術工作者,把他們的作品掛在中國美術館東側小花園的鐵柵欄上,星星美展正式「揭幕」。黃銳展出了《1976.4.5》、《圓明園》等作品,王克平極具爭議的木雕作品則擺在地上。因為一日後,官方原定在中國美術館舉行慶祝建政30周年全國美展,星星美展明顯帶有挑戰建制的味道。
「只平安展出兩天,他們就把作品扣押了。公安部門逢重大會議或節慶都會精神緊張,防止不可預料的事態發生。不過他們也說了,過了『十一』,活動全部結束,就把作品還給我們,這是他們做過保證的。」當時官方還答應提供北海公園畫舫齋場地供繼續展出,但當晚星星成員和包括《今天》等地下刊物負責人開會後,卻決定繼續抗爭。說起這件事,黃銳說「感覺有點像是被綁架了」。
遊行者欲與體制博弈 「感被綁架」
參加當晚會議的,星星成員只有7人,「民主牆那邊來了很多人,我們過去都認識,他們希望藉這類事件得到和體制博弈的機會。但他們在民主牆,我們在美術館,爭取的東西並不一樣」。黃銳說民主牆的朋友讓他們不要退縮,因為星星成員是一種象徵,「是屈服、妥協還是抗爭,影響到社會對爭取民主自由的看法,我們也被這事將了軍」。表態時,民主牆的人都支持遊行,星星7成員中有5人投票,兩人棄權,黃銳投的是反對票。後來在有關星星美展的回憶文章中記載,黃銳反對遊行,是不想失去在北海公園展覽的機會。
改革開放後 首次數百人上街
10月1日,星星成員和民主牆的參與者從西單民主牆出發,按官方的要求沒有經過天安門,而是繞了個圈往北京市委行進,這是改革開放後除訪民小規模請願外,首次有數百人走上街頭。黃銳說:「一開始是有幾百人,但在府右街警察出來的時候,這幾百人就消失了,就剩我們這些鐵桿分子,約40人,可遊行轉到前三門大街,又恢復一二百人的規模。」王克平在回憶文章中稱,遊行時定了6個口號,包括「要政治民主,要藝術自由!」「取締『星星美展』就是踐踏憲法!」「人民萬歲!民主萬歲!」當局並沒干涉。事實上當日是假期,市委就是幢空樓,他們在門前舉行抗議集會後,遞交申訴書也沒人出來接。
現不再直接吶喊 以作品介入社會
11月23日,星星美展移師北海公園畫舫齋繼續舉行,作者人數由原先的23增加到27。在官方倡導下,翌年8月黃銳等人成立「星星畫會」,第二屆星星美展也「登堂入室」進入中國美術館展出。但到1983年,內地掀起「清除精神污染」運動,黃銳、馬德升、王克平3人被禁辦展,星星畫會也告解散。時至今日,黃銳稱想為紀念星星做些事,「在反思政治民生的過程中扎根刺兒」。而對於目前創作空間愈來愈窄,他亦感同身受,「不過我不會像當年那樣直接為藝術自由吶喊,我的作品都是藝術自由綁在一起的。我會用自己的作品介入社會政治主題或運動」。
(改革開放4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