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政府正為全港首個位於沙田的社區環保站招標,料最快今年內投入運作。沙田區議員劉偉倫表示,由於附近居民關注環保站可能引致環境衛生及交通等問題,區議會與環保署商議後,決定環保站只接收廢玻璃及舊電器,站內不會進行清洗及分類。有環團擔心,為了遷就居民,環保站功能不斷被削弱,擔心淪為垃圾站,回收物料無人問津,最終被運往堆填區。 只收廢玻璃舊電器 不清洗分類 特首去年初於施政報告,斥資4億元在5個社區興建社區環保站,今年施政報告更表示要「加碼」,3年內將環保站擴至18區。政府設立環保站原意,是為了支援社區回收,讓廢物在源頭分類後,運往「中轉站」暫時儲存和即場分類,為有用物料增值,然後售予回收業界,藉此減輕回收業界的營運成本。不過,政府在社區推銷環保站卻遇到阻力,政府最近諮詢東區居民於該區設置環保站,遭到反對,有居民到政府總部示威。 環團﹕失增值功能 恐淪垃圾站 經民聯沙田區議員劉偉倫表示,沙田社區環保站位於遠離民居的石門工業區,但附近仍有數千戶民居,包括碧濤花園、翠湖花園、濱景花園等,居民關注環保站帶來環境衛生、景觀及交通等問題,故該環保站暫時只會接收廢玻璃及舊電器。另外,區議會認為政府應加強監管營運環保站的非牟利團體,例如定期審核,以確保回收表現理想。 綠領行動總幹事何漢威指出,政府向居民妥協,社區環保站的功能被削弱,失去為回收物料增值的功能,擔心環保站最終淪為專門存放回收物料的垃圾站。資料顯示,首批環保站位於沙田、東區及元朗,每個建造費用由2000萬元至3000萬元不等,以此推算,若要在18區均設置環保站,政府預留的4億元便不敷應用,還未計算每個站每年逾百萬元的營運費用。何漢威指計劃牽涉龐大公帑,認為政府不應草率行事,以免環保站最後淪為大白象。 環保署﹕營辦者須確保不送堆填 環保署表示,社區環保站功能以物流為主,營辦團體亦要推動清潔回收,並確保收集所得的回收物料送往適當的處理設施循環再造,不會送到堆填區。 明報記者 馬耀森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