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上蘊藏不少資源予人使用,但過度擷取,卻會造成資源短缺。全球各地都提倡環保,部分城市更在政策、行動上一同推動環保。讓我們一起看看這些環保城市!
寰宇知多
瑞典:垃圾發電
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曾被譽為「歐洲綠色首都」,為了成為「綠色城市」,更使用「發電垃圾桶」﹗當地居民只要將已分類的垃圾丟在社區內的輸送管(圖),垃圾會被送到中央處理,經處理後會轉化成肥料,可燃燒的垃圾更可轉換成熱能供電。
丹麥:建築入手
丹麥首都哥本哈根是其中一個舉世聞名的環保城市。當地的建築物除了注重美觀,也講求環保上的「實用」。
綠色燈塔(green lighthouse)是哥本哈根的標誌環保建築,位於哥本哈根大學校園。燈塔頂部覆蓋的太陽能電池板會為設施提供電力,而且整幢建築物採用保溫玻璃及環保物料等建成,採自然取光,減少用電。
挪威:人糞製燃料
挪威的首都奧斯陸大力推動電動車作為市民的日常交通工具。電動車不會直接排放廢氣,比柴油車環保得多。
此外,奧斯陸政府更計劃用人類排泄物做生物燃料,製成汽車燃料。製作生物燃料的過程不費水,製成後更可減少汽車發出的噪音,價格也比柴油便宜。
加拿大:回收煙頭
溫哥華有一個目標,就是希望在2020年前成為世界最環保的城市!當地有一連串環保措施,其中最特別的,就是回收煙頭行動。煙頭具有毒性,而且很難被自然分解,亦是常見垃圾之一。有見及此,當地實行回收煙頭計劃,並將之製成工業產品。
能源科技與環境 垃圾×生態環境
登珠峰須撿8公斤垃圾
尼泊爾將於2014年4月起實施新例,要求攀爬珠穆朗瑪峰的登山者,下山時除了帶走自己製造的廢物外,還要另外帶走8公斤垃圾,藉此解決這個全球最高峰垃圾為患的問題。
尼泊爾旅遊部官員布拉科蒂表示,新規定適用於任何從珠峰大本營出發登山的人,當局將對未能遵守新規定的登山者採取法律行動,但他未說明違規者會面對罰款還是其他懲罰。
環團估計珠峰有50噸垃圾
尼泊爾現時要求珠峰探險者在啟程前繳付4000美元按金,他們必須在回程後證明帶回所有登山用品,才可取回這筆錢,但布拉科蒂稱,這一措施過往未能有效執行。
每年有數以百計登山者登上珠峰,他們用完的氧氣瓶、攀山設備、帳篷以至糞便,都在污染珠峰環境,有環保組織估計,珠峰有多達50噸垃圾。
知識 增益
登山者帶來收益與污染
珠穆朗瑪峰(Mount Everest)海拔高達8848米,是喜馬拉雅山脈,也是世界最高峰,位於中國與尼泊爾的邊界;北坡位於中國西藏定日縣,南坡在尼泊爾薩加瑪塔專區(Sagarmatha Zone)。
裝備進步聘搬運工登頂趨易
1953年,新西蘭探險家希拉里爵士(Sir Edmund Hillary)及其尼泊爾嚮導成功登上珠峰頂。珠峰環境險惡、氣候多變,不少人在登山過程中罹難。隨茧n山裝備進步,攀珠峰的難度降低,每年吸引不少探險家、登山愛好者挑戰,估計60年內有超過4400人成功登頂,成功率由1990年的18%上升至2012年的56%。遊客付1萬至10萬美元,就可在嚮導帶領下挑戰登上頂峰;經濟許可者可以租帳幕和僱搬運工人。
登山運動為中、尼兩國當地居民帶來旅遊收益,亦同時帶來垃圾堆積問題,威脅當地生態系統,早有經驗豐富的登山者建議限制登山人數。2010年,一批志願人士推行「拯救珠峰」計劃(Saving Mount Everest Project),在尼泊爾當地村落設立15個廢物處理設施,3年內清理了約10噸垃圾。
除了垃圾污染,珠峰也受全球氣候變暖影響。珠峰氣溫從1980年代到2003年升高了1℃;同期珠峰高海拔地區是中國升溫最顯著的區域,北坡絨布冰川大幅後退。2007年,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的報告指出,若全球持續升溫,根據目前消融速度,青藏高原喜馬拉雅冰川80%面積將在未來30年消失,這對中國日益嚴峻的水資源短缺問題,無疑是雪上加霜。
全球暖化 冰川後退憂斷水
青藏高原冰川有「亞洲水塔」之稱,是中國及亞洲許多主要大江大河的源頭,長江、黃河、雅魯藏布江、琲e及湄公河等都發源於此,數億人用水問題與之息息相關。環保組織綠色和平呼籲,全世界要採取行動控制溫室氣體排放,才能紓緩冰川退縮趨勢,使中國乃至亞洲數億人口免受斷水之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