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沙中線範圍的考古研究,按照沙中線環境影響評估報告建議,以及環境許可證的規定,由港鐵在相關工程開展前,委聘考古學家在土瓜灣站指定工地範圍作調查及發掘。但古諮會成員高添強坦言,環評制度下,不論環評報告委託的顧問公司,以至負責研究的考古團隊,均由項目負責人(即港鐵)決定,難免令人質疑獨立性,這是現今環評制度的漏洞。 根據沙中線2011年委聘顧問完成的環評報告,一份在2010年完成的聖山(北)研究顯示該區有潛在考古價值,故港鐵將作考古研究,考古工作其後由港鐵委聘專家於2012年進行,邀請內地中山大學社會學與人類學學院教授劉文鎖等人負責,並在本月完成中期報告,當中指發現宋元時期的獨特方井及其他數千件文物。本報曾嘗試聯絡劉文鎖進一步了解研究的發現,對方指希望待團隊商議後再回覆。 高添強坦言,專家由港鐵自行委聘,難免令人質疑中立性,「未必會敢和老闆打對台,就會避重就輕,加上古蹟辦、古諮會以至香港真正熟悉考古的人未必多,我自己都未必很認識考古,自然有機會監察不嚴,可以有人『博懵』」。他說,過往本港不同工程都遇到同類問題,加上今次邀請內地團隊負責,對香港歷史未必特別熟悉,而市民一直未能得知發掘過程的細節,擔心部分文物會隨茪u程趕工,需重新展開而「被犧牲」。 林筱魯:相信專家獨立資格 古諮會主席林筱魯則指出,目前本港規定任何項目建議人都有責任為項目作評估,相信專家是有獨立資格為項目作獨立研判。發展局發言人稱,今次考古調查及發掘的中期報告已經完成,最終報告正在整理,由於文物整理、研究及考證需時,預計於年底發表。 明報記者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