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語譯填充
a 上廁所
b 你
c 大驚
d 爬到
e 自言自語
f 你
◆實戰篇
1. 1) 正確
2) 錯誤(孫君壽喪命的直接原因是在骷髏上大便而招致骷髏報復)
2. 1) 「惡有惡報」的思想,孫君壽性情兇惡,行為惡劣,最終得到惡報;
2) 佛家因果報應的思想,孫君壽讓骷髏吞食糞便,最終報應在自己身上,也吞食糞便而死。(言之成理即可)
■閱讀白話
(內﹕內容大意;結﹕結構作用)
1. 第二部分:第2段
內:描寫鄉間滿佈秋蟲,「眾妙畢集,各抒靈趣,哪有不成人間絕響的呢」,顯示作者喜愛秋蟲的叫聲。
結:補充背景,為下文「沒有秋蟲的地方」作鋪墊。
第三部分﹕第3至6段
內:寫出秋蟲感人的因由﹕秋蟲的聲音不一定優美,甚至惹人傷感,但「比淡漠無味勝過百倍」,顯示作者認為身處之地「淡漠無味」。
結:主體部分,藉對比顯示作者極不喜歡身處之地。
第四部分﹕第7段
內:寫作者的困境﹕只能「死守」,不能離開,只能繼續留在沒有秋蟲的地方。
結:文章的主題所在﹕作者極度不滿身處地,十分希望回到鄉野。
2. 若試根據原文完成下表:
一、運用擬人法,寫出秋蟲叫聲的音調高低、聲量大小、節奏快慢、聲音行止,顯現秋蟲叫聲的美妙。
二、、運用排比句,寫出秋蟲叫聲能讓別有懷抱的人,如勞人、秋士、獨客、思婦感動,顯示其叫聲予人的作用。
三、運用味覺描寫(感官描寫),藉不同味覺比喻秋蟲予人的種種感受,突顯作者身處「沒有秋蟲的地方」,生活淡而無味。
四、運用排比句、對比,寫出不同的感情,如憂愁、熱情、苦澀、悲傷、愉快也遠勝淡漠,突顯作者不喜「沒有秋蟲的地方」的因由。
3. 一、作者身處之地沒有什麼自然景物可供欣賞(階前看不見一莖綠草,窗外望不見一隻蝴蝶),像困在牢籠中(鵓鴿箱裏的生活),只能埋頭工作,沒有生活趣味(鵓鴿未必這樣枯燥無味呢)。
二、、作者覺得身處地的生活太平淡(蘄求的不在於某種味道,只要時時有點兒味道嘗嘗),於是感覺「空虛」。
三、作者身處之地沒有什麼自然景物(井底似的庭院),太人工化(鉛色的水門汀地)。
4. 作者藉身處之地沒有秋蟲,寫出其喜愛自然(若是在鄙野的鄉間,這時候滿耳是蟲聲了。白天與夜間一樣地安閑;一切人物或動或靜,都有自得之趣),從而抒發熱愛鄉野,對鄉間念念不忘,希望回到鄉野而不可,無可奈何的感受(秋蟲早已避去惟恐不速了,而我們沒有牠們的翅膀與大腿,不能飛又不能跳,還是死守在這裏)。文章也反映了作者不喜歡身處的地方,認為其地太人工化(井底似的庭院,鉛色的水門汀地),而且生活極度乏味,像困在工作的牢籠中(誰說是鵓鴿箱裏的生活,鵓鴿未必這樣枯燥無味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