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相隔近19年,香港境內再次發生輕微地震,天文台昨於中午12時47分,於大欖涌水塘附近錄得黎克特制1.8級地震,震央位於大欖水塘東面2公里,量度震感強度的「修訂麥加利地震烈度表」為2度,即樓層上靜止的人會有感,天文台接獲8名屯門及元朗市民報告稱感到輕微震動。專家說,香港處於歐亞大陸板塊內,並非板塊邊緣,發生大地震機會很微。
水署:水塘濾水廠運作正常
由於震央接近大欖水塘水壩,水務署發言人說,地震後即時派員前往大欖水塘視察,水壩及存水量正常,此外亦檢查大欖涌水塘供水的小蠔灣濾水廠,沒發現異常情G。發言人說,大欖涌水塘的設計,最高可以抵禦修訂麥加利地震烈度第8度,昨日的地震只有第2度,相信對水塘結構不會有影響。
本港並非處於活躍地震帶,水塘與其他建築物一樣,毋須加入抗震設計,但可抵禦每小時250公里、相等於10號風球的風力,發生烈度7度以下的地震而不會損牷C
天文台高級科學主任莫慶炎說,昨日地震震央位於大欖涌水塘東約2公里,天文台接獲8名市民報告表示感震動,大部分人當時坐在椅上,感到輕微震動。他說,香港不時發生輕微地震,例如上月新界東北曾有輕微地震,因太輕微而市民沒有感到。
學者:港有斷層線 可現微地震
香港大學地球科學系教授陳龍生表示,全球每個角落都有可能發生地震,「地殼不時會有小小調整,本港並非位於板塊邊緣,但有斷層線,有機會發生輕微地震」。土木工程拓展署資料顯示,本港主要斷層走向由東北至西南,以及由西北至東南,昨發生地震地點,剛好是兩條斷層交界。
家住震央附近大欖村的胡小姐稱,昨天整個中午在3樓寓所「湊BB」,一點都未有感到地震,但她的父親稱多年前曾感覺地震,昨日則「無感覺」。同村的胡婆婆說「唔驚地震怕海嘯」,因為大欖涌是低漥地帶,一旦海嘯會很嚴重。
天文台於1905年開始記錄本港有感地震,至昨共有174次記錄,絕大部分為「修訂麥加利地震烈度表」5度以下(分1至12度,數字愈大,破壞力愈大)。近年香港震感較強的一次地震發生於1994年,烈度5至6度,震央位於台灣海峽南部。1979年至今,震央在本港境內的地震7次,烈度都是在5度以下(見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