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 《明報》「特首普選與有效管治」系列座談會
時間﹕12月7日下午
地點﹕明報會議室
主持﹕明報總編輯 劉進圖
參加者﹕陳家洛、馬嶽、李永達、蔡子強、曾鈺成、李慧k、周梁淑怡
列席及協辦者﹕香港政策研究所董事暨行政總裁馮可強 ”
除特首普選,政改另一個關注焦點是立法會選舉辦法能否改進。現時立法會內黨派臨立,甚至呈四分五裂的局面,政府要就政策拉票變得極為困難。《明報》12月7日邀請政界中人曾鈺成、陳家洛、李慧k、李永達、周梁淑怡,以及中大政治及行政學系副教授馬嶽和高級講師蔡子強,一同探討普選後的立會選舉辦法,兩名學者建議應採用「混合制」,議席分別結合單議席單票制,以及比例代表制選出。陳家洛建議若所有議席由比例代表制產生,應加設選票下限門檻,確保參選人需有一定票數支持才能成為議員。
馬嶽倡10萬人選一席
研究世界各地選舉辦法的馬嶽指出,現時議會出現政黨零碎化問題,令政黨對政府政策有較強的對抗性,令政府難以施政,他說,綜觀各地選舉改革經驗,建議立法會選舉改革分兩部分,應採用混合制,而單議席單票制、比例代表制所佔議席比例則可商討。他指出,由於比例代表制奉行多年,政黨都會有「路徑依賴」,難作大改動。他指出,香港地方小,在單議席單票制下,建議最多設40個議席,即約10萬選民選出一議席,這已令「深水麚ˋ翵漅u」,若再增加地區議席,選區會更細,變得「好地區性」。
蔡子強:混合制保障小政黨
蔡子強指出,普選不能解決行政、立法關係,因比例代表制下,參選人只要取得2%至3%選票便可進入議會,令議會內四分五裂,不利達成共識,即使政府希望走入政團游說,亦難整合所有黨派,故建議用混合制,在整合各黨派之餘,仍能保障小政黨。
李永達:最終可增至120席
李永達認為,直選不能有太多議席由單議席單票制產生,因這樣容易令議員易受地區聲音影響。他認為香港最終可以增加議席至120席,若屆時實行混合制,便將80席由比例代表制產生,其餘40席由單議席單票制產生。而在比例代表制中,議席應是由全港單一大選區產生。李永達認為,議會內不應全是「見慣見熟的職業」,希望有直選制度鼓勵工商界參與直選,認為工商界走直選路,相信至少會有10%的選票,在80席中便佔數個席位。
陳家洛擔心,若部分議席實行單議席單票制,或會出現部分「有民望的地區保長」,都可用此方法進入議會,令議會「出現更多個體戶,只會就深水鶞F的問題發言」,未必能解決議會分崩離析的問題。他建議將所有議席列作全港單一大選區,並以比例代表制產生,以容納不同政黨、商界等,但同時設一個當選門檻,如3%至5%,令當選者有一定的認受性。
陳家洛倡全港單一選區
對於陳家洛和李永達的建議,蔡子強認為,比例代表制以全港單一大選區選出議席並不可行,因為此做法會抹殺獨立人士參選的機會。他亦指出,現時的矛盾是大家一方面不希望議會呈分裂狀態,但又希望給予小政黨機會,他直言即使取消功能組別,現時70個議席全由直選產生,問題仍會繼續出現。馬嶽認為,即使增加單議席單票制,但各政黨之間都需協調,若該參選人只顧地區利益,即使能挾區內支持而當選,但該黨在其他選區都會因失去支持而輸掉議席。
曾鈺成:選區太細無助政黨發展
曾鈺成質疑,若議席由簡單多數制產生,或會令政治人物只走中間路線,選區太細亦無助政黨發展,因現時區議會選區細,不少獨立人士都可當選,又指出由於政黨的選舉工程,都要靠地區樁腳,「得罪佢]無運行」,即使政黨顧及全局利益,但亦難以不理地區聲音,如民建聯最初支持擴建堆填區,「港島區選民不會反對,我同鍾樹根都可支持」,但最終地區反響大,令民建聯也要聽從地區聲音。
曾鈺成提出,可以考慮用韓國的選舉模式,即選民在分區直選投票,選出地區的代表後,再按各政黨在各區的得票,按比例分配部分議席,以鼓勵政黨發展。不過,馬嶽指出這做法的壞處是令各政黨不同選區都會「瘋狂參選」,期望總得票上升令議席增加。對於如何令工商界參與直選,馬嶽認為可放寬選舉經費、在媒體宣傳等。
〔系列之五.第一輯完〕
明報記者 何曉勤 陳錦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