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功能組別存廢,是另一與會者關心的課題。代表工商界的周梁淑怡反對一下子廢除功能組別(見另稿),而好些與會者認為,整合功能組別,以比例代表制選出代表,可能是行得通的過渡安排,其中李慧k表示,她聞說的一個改革方案,是一票地區票,加一票功能組別票,後者由業界提名,但改由從業員投票(即小圈提名,大圈投票)。
「中方方案:界別提名全港選」
目前立法會70個議席中,35個是來自地區直選,35個是來28個傳統界別的功能組別(加5席超級區議會),後者一直被人詬病為照顧小圈子利益。學者蔡子強說,他曾從中方聽到一個改革方案,即參考超級區議會議席的方法,用界別提名,全港去選。但除非是由全港市民去投30多票(1票地區+30票界別+5超級議席),而這會很難運作;否則就要將30多個界別分成5個「選區」,然後港島區選民可能負責選教師、律師界別,九龍東的可能選旅遊界等等,他認為這方法是荒謬的,不過,卻可能是北京考慮的方案之一。
蔡子強:現界別分選區「荒謬」
曾鈺成說,政府之所以喜歡功能組別,是因為功能組別成員的界別利益只得一個,不用作整體考慮,政府拉票容易。但他認同,《基本法》說明日後立法會議席要全部由普選產生,功能組別肯定不是普選,一定要改革,問題是能否將之改革,使之符合普選標準、公平普及而平等,而又可保留功能組別的作用?1995年港督彭定康提出的「新九組」方案(新增9個功能界別,業界一人一票選出)已變相是普選,其漂亮之處,是那既是功能組別,又滿足到普選的條件。
曾鈺成:基本法指立會要全普選
曾鈺成認為,整合功能組別,由比例代表制選舉,再按各界別選民數目來決定該組別議席數目,未嘗不是一條出路;並可考慮將議席分開,市民在分區直選投票後,除選出各區代表外,各政黨再按全港總得票的比例取得相若議席。不過,他反問,如此一來,這樣仍是功能組別嗎?
李慧k:合成數界別未必反映社會
李慧k也認同功能組別普選一定要處理,而今後政黨的參與度一定會比現在為強。她強調工商界要維持擁有提名權,至於選民,她聽到的方案有兩種可行做法﹕一,維持自己選自己界別,即全港選民一人兩票,功能組別由業界提名,由從業員投票;二,「選區」劃大些,現行28個傳統功能界別(30席,另有5席超級區議員)組合成4至5個大界別,例如將會計、醫生、律師劃作一個界別組合,再實行比例代表制選舉。這方案的好處,是可確保工商界繼續參與、政黨的參與度會大升、平等而普及的元素也可提升,而不同界別的人都有機會當選,缺點則是未必可反映社會現G。
馬嶽:功能組未必保障界別利益
學者馬嶽說,世界上接近香港選舉做法的,可說絕無僅有。大家提出的不同改革方案,當然最終能否達至權利平等是關鍵,但我們也要思考到底我們需要的是什麼樣的「代表制度」?為何要用這種制度,現在之所以要維持功能組別,常常說的原因是為保障界別利益,但現實上,卻未必能保障到界別乃至老闆的利益。
他說,我們要思考為何一定要選會計師、醫生等入立法會?「其實這解釋不到。」他以當年「新九組」為例,質疑95年紡織及製衣界的梁耀忠及漁農、礦產、能源及建造界的曾健成,是否真能保障該界別的利益。他認為,大家提出的方案,作為過渡安排,他未必十分反對,但他懷疑這並非長治久安之法。
明報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