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74歲的退休教師麥漢楷(麥sir,圖)與太太1969年結婚,當時兩人都不過20多歲,他說那時多數男女都在差不多年齡結婚,「以前沒有先買樓後結婚的觀念,當時我剛出社會工作,在學校教書,太太從師範畢業,事業剛起步」。 寫信結情緣 信一生一世 麥sir說那個年代的人比較簡單,他跟太太是因為寫信而認識。麥sir一開始在大浪西灣一所小村校當主任,全校只有他和另外兩名教師。有一回他在村中看到一個老太太受傷,幫她清洗傷口後,老太太說很想念在市區打工的媳婦,請麥sir幫忙寫信給她。後來收到回信,是老太太的孫女寫的,麥sir覺得這女孩字體清秀,兩人後來書信來往而認識。麥sir笑言他和太太都是文靜的人,閒時會寫信、看電影等。 麥sir說,他們那一輩都相信婚姻是一生一世,甚少人離婚。結婚多年,麥sir與太太也有爭執,印象最深刻的一次發生在多年前復活節之前。麥sir是天主教徒,那次是他第一次主持逾越節彌撒,特地把前排位置留給太太,讓她來支持自己。「我提醒太太要早30分鐘到,但她最後遲到了10分鐘,我有點『面I』(不高興)。後來回到家,太太說『你只懂得生氣,卻沒有問我為什麼遲到』,原來她之前特地去買了化妝品,但不太擅長化妝,所以弄了很久才出門。她還問我為何沒有察覺她當天比較漂亮。」這次經驗令麥sir有所啟發,明白男女之間的相處需要站在對方立場看事情。後來他把這個道理教給學生,「從另一個角度了解事情,會得出不同結果」。 3女1子 堅持一視同仁 麥sir笑言,他身邊3名女性(母親、太太和岳母)都是傳統中國女性,相信家庭以男性為先,所以每次爭執,太太多數會遷就他,不會「跟他嘈」,只會先離開現場,避免正面衝突。 麥sir說,1960、70年代社會有一些男女不平等的例子,如男女同工不同酬、男比女多讀書機會等,「教師以男性居多,記者更幾乎沒有女性」。他指太太小時候家境不好,無法負擔多名孩子的學費,所以只有男生可以讀書,太太後來得到教會修女的幫忙才有機會上學。時移世易,現代社會男女在工作、學業上享有平等機會,麥sir的4名子女(三女一男)都在不同專業有良好發展,他和太太也沒有重男輕女的觀念,堅持一視同仁。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