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審計報告踢爆房屋署指公屋平均輪候時間只有2.7年,其實未反映實際情G。報告批評「一般申請人」數據包括可獲優先上樓的單身長者,令平均輪候時間拉低,若只計家庭申請人,輪候時間實際為3.01年,而由登記至獲安置的時間實際達2.91年至4.12年。報告又指出,有11萬公屋戶月入2.5萬元以上,不過同期富戶只有2萬個,變相有9萬富戶「隱形」,促房署鼓勵更多富戶歸還單位。房署署長孎荌的棶|考慮讓富戶優先買居屋。
計優先上樓長者 縮輪候時間
房署一直以公屋申請人的平均輪候時間不超過3年作目標,這目標是計算由登記到首次配屋的時間,目前為2.7年。不過,審計署指房委會承諾單身長者可在兩年內獲配公屋單位,故在一般申請人中計及這批長者,會令平均輪候時間縮短。
審計署分析截至今年3月31日的一年內獲安置的13,586名一般申請人數據,發現若單計家庭申請人,平均輪候時間實為3.01年。
房署向審計署解釋,政府現時政策是「一般申請人」包括家庭和單身長者,而「一般申請人」獲得較「非長者一人申請者」更高的優次,故要將家庭及單身長者數據結合計算才反映達標程度。
房署指計算方法反映現實
另外,房署的平均輪候時間沒有計算由公屋申請到登記的時間,及首次配屋到第三次配屋的時間,若加入這些時間作計算,平均實際輪候時間為2.91年至4.12年(見圖)。
另外,審計署質疑計算輪候時間時,房署只按過去一年所有獲安置個案計算,反映不到仍在輪候冊上申請人的平均實際輪候時間。
7500個案等5至10年
審計署指截至今年3月31日,未獲安置的輪候冊中,有七成約8.3萬輪候3年以下,另有2.6萬(22%)等了3至5年,7552個案等了5至10年,有15個案更等了10年以上。審計署認為房署應了解這些個案等候過久的原因,並加強計算平均輪候時間的透明度。
對於公屋富戶政策,審計署指按2011年人口普查報告,719,511公屋戶中,有逾18萬戶每月入息在2萬元或以上,超過2013/14年度公屋輪候冊3人家庭月入18,310元的限額水平。而月入25,000元以上亦達11萬戶,接近五人家庭月入25,360元限額水平,反映公屋戶的入息大幅改善。
房委成員:曾質疑數字是否準確
然而,截至今年3月31日,只得20,445個公屋住戶按富戶政策交額外租金或市值租金。審計署認為房署應做更多工作去讓經濟條件較佳的公屋戶交還公屋,包括鼓勵富戶購買居屋。
房委會資助房屋委員會成員楊倩紅稱,房委會開會時也曾關注平均輪候時間2.7年是否準確,署方則解釋很多人等了四五年以上,是因為可能有申請資料要更改,令等候時間延長。
明報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