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港大新校長唯一候選人馬斐森教授(Peter Mathieson),周五將從英國來港與港大師生會面。據悉,在遴選校長最後一輪面試時,共有3名入選學者,被馬擊敗的對手包括美籍華人以及外籍科學家。曾在劍橋大學與馬斐森共事的港大醫學院前內科學系主管兼腎科醫生黎嘉能指出,馬斐森為人隨和,又常與歐洲團體合作研究,屬國際水平人才。 3人入選最後一輪面試 黎嘉能說,在1988年與馬斐森同在劍橋大學深造時認識。黎現於養和醫院工作,仍有在港大做研究,他有部分研究是與馬斐森合作。馬斐森曾在2005年到港大講學。黎說﹕「馬斐森是足細胞病變專家,足細胞在腎小球內若受損會引致腎衰竭,他主力研究控制足細胞病變。」 據了解,與馬斐森一同競逐港大校長一職包括美籍華人,外界認為選擇有華人背景的候選人可減少文化差異,易與中方建立關係,但黎嘉能認為馬斐森在英國任醫學院長亦需與大學、政府接觸,有能力協調大學的人,有經驗與政府磋商。若如外界所言,遴選委員會三揀一也不揀美籍華人,顯示馬斐森條件出眾,符合港大要求,是否華人反而是其次。 前同事:為人隨和有遠見 曾於布里斯托大學與馬斐森一同研究的Dr Richard Coward接受本報查詢時,讚揚馬斐森有遠見,不時可預見問題,令問題及早發現和解決,他亦具備卓越領導才能和組織力,為人友善,與他合作是很好的經歷。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