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回應通識提問時,同學必會先閱讀資料,而資料形式可包括文字、圖像、圖表、數據等。根據筆者的觀察,若同學回應題目表現不太理想,很多時跟解讀資料有關。那麼,同學應如何解讀資料才能有效回答提問?
其實很簡單,同學切忌將解讀資料的過程純粹當作語文科的閱讀理解,只依據提問在資料中找出答案。以下,筆者試用三個步驟作出解說,協助同學於短時間內分析與整理資料內容,理解提問之餘,亦對資料信息有一定掌握。
◆步驟一﹕全面解讀資料
當同學解讀某則資料時,要留意資料所涉及的重點,有時不止一項。同學首先要在短時間內找出資料中的所有重點。
◆步驟二﹕找出最重要的重點
第二步,同學就要思考何謂「重中之重」,在眾多重點之中找出資料「重心」所在。這有助同學解讀資料所表達的主要信息及價值觀。
◆步驟三﹕解讀觀點與價值觀
最後,題目提供的資料總涉及一些主觀見解或價值觀。同學除須找出資料重點,也須思考資料會否表達某一立場或某種信念。
依據步驟一,參考上述資料同學可以找出多個重點,包括﹕
.政府的雙辣招未能阻止樓價升勢,樓價仍持續上升(綠色線向上行)
.樓價上升幅度穩定(綠色線向上行的斜度不算大)
.住宅買賣合約數目上下波幅較大,曾大升大跌多次,但整體下跌(紅色線)
.政府的雙辣招實施前,住宅買賣合約數目較多,最多曾有11,358宗;而在雙辣招實施後,住宅買賣合約數目整體下跌,曾跌至3,286宗。(紅色線的最高及最低點)
.政府的雙辣招令住宅買賣成交宗數下跌,但未能影響樓價,令樓價下跌
步驟二,同學要找出資料所反映的重中之重,如﹕
.雙辣招有成效,因為成功減少住宅買賣合約數目,遏止炒風
.雙辣招亦未見成效,因為未能阻止樓價上升,市民仍需為「安居」擔憂
最後到了步驟三,同學可思考資料背後所反映的價值、觀點,如﹕
.政府施政有效,遏止炒風亦阻止了樓價以更大幅度上升
.政府未能解決房屋問題,雙辣招仍不能令市民以較合理的價錢置業,令人失望
(資深通識科教師許承恩)
■短片﹕http://life.mingpao.com/Hui_ls.htm
想知更多寫好及讀好通識的心法,可瀏覽明報通識網的通識視聽區,由許承恩老師主講、隔周四推出的通識作戰攻略系列短片。
製作: 明報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