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南丫海難惹起外界對海上安全關注,今年4月公布的調查報告提出19項建議,改善現行船設備及人手等措施。海事處昨日表示,其中被視為「短期措施」的5項建議,包括在船上標示救生衣位置、規定一名船員任瞭望員等,最快可於下月納入相關《工作守則》以作修訂,料明年4月實施;但業界認為處方的規定「朝令夕改」、漠視本港船員老化及人手不足,促政府勿急就將推行改革,更有航線指因難忍壓力,將於11月停辦。 愉景灣梅窩線停駛 運輸署:經營困難 坪洲街渡有限公司董事黃漢權透露,旗下來往愉景灣至梅窩航線將於11月9日停駛,批評海事處提出措施,部分只為監管船員及意外蒐證,又指船需加設發電機、改變船體結構,才可安裝部分新增設備,估計需款30萬元,遂決定不再營運。運輸署表示,營辦商因經營困難決定停辦航線,現正與有關公司商討解決方案。 今年4月公布的調查報告提出19項建議,當中13項涉及船設備及人手、6項涉及海事處驗船程序的改善措施。事隔半年,海事處長廖漢波昨在立法會稱,其中5項短期措施,包括規定每件救生衣印有船牌號碼、船上標示救生衣位置、調派一名船員任瞭望員等(見表),雖仍待與業界磋商,但最快下月可修訂《工作守則》,較原訂時間延後一個月。 中長期建議 海事處長:仍需商討 新措施將於《工作守則》修訂及公布的6個月後落實,意味最快於明年4月實施;至於其他中長期建議,包括載客船安裝船舶自動識別系統(AIS)等措施,廖漢波認為仍需與業界繼續商討才可進行。運房局副秘書長陳煥兒稱,政府早前投放1億元成立「海運及空運人才培訓基金」,局方年底將向立法會申請撥款,以作培訓本地船員及船長之用。 業界轟海事處朝令夕改 本港45個船業界代表昨亦有出席立法會特別會議發表意見。由業界組成的「載客船關注小組」隨後召開記者會,小組主任溫子傑批評,海事處的改善措施「朝令夕改」,令業界無所適從,又強調AIS系統不適用於本港載客船,因船密度太高、信號過多,容易擾亂船長。 他續說,本港航海業界人手空缺高達兩成,而大部分載客船長的年齡56歲或以上,但培訓一個船長至少需5至7年,業內將現退休潮,無法應付處方的船員要求,促政府改善培訓人才制度,並對任何新要求安裝設備,向船長及船員提供相應訓練。 明報記者
|
|
|